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 加深亲子交流


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 加深亲子交流

文章插图
婴儿期在宝宝还不会开口说话前,只能靠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或者一些叽叽咕咕的声音来表达他们的一些想法和意愿 。可是我们很难理解,下面就让大家了解一下宝宝的特殊语言 。
一、拍手、咧嘴笑
【读懂宝宝的肢体语言 加深亲子交流】这是宝宝兴奋愉快的状态 。
一般来说,宝宝笑的时候眼睛有神,两手同时活泼的晃动,充分散发童真的魅力 。这时父母应以笑脸,用手轻轻地抚摸婴儿的面颊,并在他的额部亲吻一下,给予鼓励 。
二、吮手指
吮手指是婴儿智力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宝宝出生后,早期只能用哭声和面部表示要求和倾诉,并且通过口唇来进行探索 。随着年龄的增加,宝宝开始将手放入口内吸吮,自得其乐地玩弄自己的嘴唇、舌头,这是宝宝高兴时的一种表现 。
三、瘪嘴:表示要求
这往往是啼哭的前兆,这实际上是成人没有及时满足他的要求的体现 。这时父母要细心观察婴儿的要求,适时地去满足他的需要,如喂他吃奶,逗他开心,抱他去户外玩 。
四、撅嘴、咧嘴
男宝宝通常以撅嘴来表示要小便,女宝宝则多以咧嘴或上唇紧含下唇来表示要小便 。
五、红脸横眉
表示要大便 。婴儿往往先是眉筋突暴,然后脸部发红,有明显的“内急”反应 。这是要大便的信号,父母应立即解决他的“便急”之需 。
六、吐气泡、流口水
表示光吃牛奶已经不能满足宝宝,该给他加吃米粉了 。
4个月大的婴儿唾液腺的分泌量开始增加了,所以口水相应增多,吐泡泡的机会增多,严重的还会流涎 。由于这些唾液腺内含有一定量的淀粉消化酶,起到消化淀粉的作用,所以这时可以吃大米类的食品了 。同时,因为口水还起到搅拌的作用,所以流涎也可减少 。
七、眼神无光,表情呆板
可能是生病了 。健康的宝宝眼神总是明亮有神,清澈灵动的 。若发现你的宝宝最近眼神黯然呆滞,无光少神,那很可能是身体不适的征兆,也许他已经患上了疾病 。这时最好带宝宝去看医生,千万不要迟疑!
八、爱理不理
有时宝宝玩着玩着,眼光就变得发散,不像开始那么目光灵活而有神了,对于外界的反应也不再专注,还时不时的打哈欠,头也转到一边不太理睬妈妈,这就表示他困了 。这时,就不要再逗宝宝玩耍了,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睡眠的环境就好 。
九、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
1、可能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 。
比如一有其他小朋友到宝宝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 。
2、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 。妈妈要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 。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
十、哭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 。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 。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