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交际欲望的表现与指导

【婴儿交际欲望的表现与指导】
朋友以自己的小孩为例,说过这样一句俏皮话:“小屁孩儿,见到熟人也不会叫,除了吃喝拉撒睡摇抱,没啥交往能力和需要 。”
婴儿从出生到三个月前,从喉咙会发出“咯”、“呀”的单音节响声 。这个时候外界任何一处的响声都会吸引他,你对他任何形式的轻柔细语或浅吟低唱,都会使他表现出宁静、温柔或面露微笑 。我们在哄宝宝安静或入睡时,常常去低声给他说童谣或唱催眠曲,他不懂得你与他交流的意思,却会以安静或熟睡回报你,这也就是他与大人达成了一种交际往来 。
而长到六个月的婴儿,当大人们同他说话时,他会看着你的脸注意你说话 。你的声音会带动他发出“咿呀”的回应 。饥饿、生理或心理感觉不舒服时,孩子就会发出与平时不太一样的哭声 。平常的他也会用跺脚、拍打发出声响,来引起人们的注意 。伴着”咿咿呀呀”他想有话好好说,但是困于无法语言表达 。此外这个阶段的婴幼儿在看到你和家人或者感觉很好的面孔时,会露出友好的微笑,传达出”我喜欢你”的意思 。
满周岁的孩子具备了极简单的交际中语言表达的能力,你叫他的名字,他就知道是喊他,还能够听得懂一些简单的词了,如:“来”、“吃”、“摸一摸”、“拜拜”等,他能学说一些简单的叠音词组,诸如”爸爸”、”妈妈”、”奶奶(呐呐)”等 。你逗弄他时,他开始学会大笑,还爱试着模仿你的声响、单字 。
在给宝宝擦脸、洗澡、穿衣或进食时,尽可能多的同宝宝说话;经常给宝宝唱歌、哼摇篮曲或说儿歌;和他一起做简单的小游戏,如握住宝宝的小手,边点他的手指边快乐地说:“小鸟飞飞 。”说完就牵着他的小手左右轻轻摇摆 。既使他听不明白你的话,也搞不懂你的手势动作,你只需全神贯注地看着他,轻声细语地说话,让他感受到亲切和尊重就可以了 。
还要经常给宝宝看图画书,告诉他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植物或用品,这样做并不是为教他马上认识,而是引起他的注意和快乐,发展宝宝的视觉、听觉和注意力 。如果发现你家几个月大的宝宝对大人的语言或者其他声响没有什么反映,醒来时常常没有微笑或响声;你向他挥手说”再见”时,他既不挥手有所表示,也不关注你面露表情;当他看图书、小动物或外界一些事情时,并没有试着让你一起去看……总之,对外界的声响、事物反应冷漠,那就说明孩子的交际能力发展出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早寻求医生和有关专家的帮助 。


教宝宝认识陌生人
我赞同的家庭教育新观念——让孩子在同伴中社会化






社会化就是人从刚出生时的普通的人逐渐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小孩子通过与他人打交道,学会人际交往的规则,学会如何看自己和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和别人,掌握在社会上生存的本领和手段 。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先看一些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
两、三岁的孩子,像妈妈的小影子一样,整天跟在妈妈屁股后面,寸步不离,其次的最亲的人,就是爸爸 。在这个年龄,妈妈、爸爸整天对孩子絮絮不休地说着话,给他讲故事,教给他怎样称呼长辈、熟人和朋友,还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在这个年龄,父母对孩子最初的社会化影响最大 。
对这一点,无论普通老百姓,还是大心理学家、教育家,都没有什么争议 。
当孩子长到五、六岁时,情况稍稍有了点变化 。有的父母会说,孩子变得“自己有主意了”,“不那么听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