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应该防止踏入哪些误区?

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事实上是性质相反的两种东西 。前者激活了孩子的脑力,后者只是往大脑中灌输了一点知识;对未来学习的影响,前者是推动力,后者很可能成为阻力——这里面的分水岭,就是整个学习过程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否激活了孩子的兴趣 。
启蒙教育应该防止踏入哪些误区呢?
首先,不要轻易把启蒙教育委托给早教机构 。把孩子送早教机构的目的也许不一样 。如果是为了让孩子到早教机构找小朋友玩,这没什么说的;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智力开发或情感开发,真的寄托了一个“早教”的期望,则需要家长想一下,早教机构的从业人员真的是一群懂教育的人吗?他们的课程设计真的合理吗?花钱真的能买来教育吗?“孩子的大脑发展最适合的地方是温馨的家庭,最佳的营养是安全感,最好的刺激是父母的陪伴 。
【启蒙教育应该防止踏入哪些误区?】有了这些条件,不必整天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或才艺班,他的大脑都会健全地发展 。

不少家长送孩子进早教机构,可能是出于攀比心理,这种心理盲目而有害 。应该明白什么叫启蒙教育,知道给孩子什么是最好的,内心就会有定力,就不会为了虚荣去折腾孩子 。其次,不要把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混为一谈 。否则会导致走两个极端:早早逼孩子学习功课,令孩子厌学和大脑迟钝;或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误失启蒙教育的良机 。
前一种情况很好理解,这些年已出现了太多这样的情况,家庭、幼儿园都急于把小学的课程灌输到孩子头脑中,上学前就学会拼音、100以内加减法……这种错误,人们已开始有所警觉,一些明智的父母勇敢地抛弃了这种违反科学的做法,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但有些人却走到另一个极端,孩子在学龄前什么也不学 。
我接触过一位“海归”,她接受了“玩耍就是教育”这样一种理念,就什么也不让孩子学习,只让他玩,甚至不把孩子送幼儿园,担心幼儿园会教孩子认字、学拼音 。孩子在家里除了摆弄玩具、和老人逛菜市场,就是看电视 。结果上小学后,孩子学习非常吃力,很快表现出厌学和自卑 。分析这位家长的做法,她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
她让孩子在学前完全没有智力生活,所以后来孩子在学习上的吃力几乎是必然的 。
把学习和快乐对立起来,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其实这两者完全不对立 。人的天性是爱学习的,如果学习没有奴役过孩子,孩子是不会反感学习新知识的 。
一个背了100首唐诗的孩子就肯定不如一个只背了10首唐诗的孩子快乐吗?数量说明不了什么 。诗歌是如何背会的,在什么心情下背会的,孩子的感觉如何,这才是判断的标准 。
当下人们对“启蒙教育”的否定,来源于词语造成的概念误读,“启蒙教育”和“提前学习”事实上是性质相反的两种东西 。前者激活了孩子的脑力,后者只是往大脑中灌输了一点知识;对未来学习的影响,前者是推动力,后者很可能成为阻力——这里面的分水岭,就是整个学习过程是否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是否激活了孩子的兴趣 。
在启蒙教育的问题上,形式不重要,感觉才重要 。
第三,不要相信任何测试,不要试图提前预知你的孩子智商如何、有哪方面天赋、适合从事什么职业,等等 。人的每一种才能都是多方面协作的结果,每一种命运都是千百种因素共同造就 。量表或仪器不是上帝,不能完成这样复杂的任务 。而且,这些测试往往并不能给孩子以正面激励,却会给他们很多不良暗示,对他的发展形成束缚和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