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妈妈孕期吃补药警惕变成“催吐药”

依据药品说明书服用药物 , 人们通常认为是比较安全的 。但是 , 当妇女处于妊娠期这个特定的生理阶段时 , 母亲一人服药可在母儿身上发挥药效 。因此 , 一旦误用或滥用药物 , 极可能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 。
维生素变成“危身素”
小陈怀孕 , 全家人都衷心祝福她 。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 。她听别人说 , 维生素对于胎儿有着特殊作用 , 如若缺乏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于是 , 小陈坚持每天服用各种维生素 , 家人也给她购买多种维生素药剂服用 。一天 , 她去医院做常规检查 , 将服药之事告诉妇产科医生 , 医生马上警告说不可过量服用维生素 。
维生素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必需物质 , 孕妇如缺乏维生素A , 可影响胎儿视觉器官发育;缺乏维生素D , 可导致胎儿生长速度减慢等 。人们常认为维生素类药物是最安全的药 。然而 , 前提是必须在规定药量范围内服用 , 孕妇若盲目服用会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管造成恶劣影响 。因此 , 怀孕妇女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维生素 , 以免事与愿违 。
补药好似“催吐药”
小吴34岁 , 结婚多年不孕 。经治疗后 , 她总算怀孕了 。小吴一下子成为全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 。家里人想 , 西医说她黄体功能不全 , 中医说她脾肾不足 , 既然身体亏虚 , 当然要吃点补药 。所以 , 小吴被“喂”了各种各样的滋补药 。结果本来就有恶心、厌食等不适的她更是心胸烦闷 , 腹胀、恶心、呕吐等反应加剧 。
妇女怀孕之后 , 体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旺盛 , 刺激胃肠而致呕吐、恶心 。同时 , 怀孕使胃肠本身的功能也减弱 , 这时过量服用的滋补药积聚在胃内 , 更影响胃肠蠕动功能 , 加剧恶心、呕吐 。人参属大补元气之品 , 孕妇久服或用量过大 , 就会使气盛阴耗 , 阴虚则火旺 。滥用人参 , 容易加重妊娠呕吐、水肿和高血压等现象 , 也可促使阴道出血而导致流产 。所以 , 女性怀孕后 , 尤其在妊娠早期 , 一般不要服用大补之药 。
膏药“胜”人流药
小杨怀孕52天 , 不慎扭伤了脚 , 足踝红肿疼痛 , 遂去外科就诊 。她未将怀孕情况告诉医生 , 医生按普通外伤给予局部敷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膏药 , 另外给她内服活血的中药 。小杨见所开药物均为中药成分 , 于是照方服用 。如此双管齐下 , 小杨出现腹痛阵阵 , 阴道见红 , 医生诊断为先兆流产 。此时 , 小杨方才意识到阴道出血可能与用药有关 。经保胎等治疗 , 总算保住了胎儿 。
某些西药能致胎儿畸形 , 许多人都知道 。但某些中药也能使胎儿致畸 , 甚至某些中药还有堕胎的副作用 , 却并不是人人皆知 。有些人多年来受“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误导 , 认为中药对孕妇和胎儿是安全的 。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对孕妇来说 , 应禁服活血破气、滑利攻下、芳香渗透和大热大毒类中草药 。中成药成分复杂 , 应在考虑病情需要和利弊得失后谨慎使用 。常用的一些外科活血化淤药 , 如丹参、红花、血竭、地鳖虫、乳香、没药、马钱子等 , 可使血液流动加快 , 血液黏稠度改变 , 甚至引起子宫收缩 , 导致流产 。所以 , 孕妇就诊时 , 应主动将怀孕情况告诉医生 , 以便医生开具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