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培养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则( 二 )


特邀嘉宾: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 钱志亮
儿童心理学博士 陈学锋
家长 医学博士 周菲
一、特长班的实质是应试教育
采访人员:现在,带孩子上特长班的热度越来越高,很多父母认为不给孩子报特长班就是亏待孩子 。
可是一个学习钢琴8年,终于考下10级证书的孩子对她妈妈说:“妈妈,我再也不弹琴了 。你知道吗?你让我练琴的时候,是我最恨你的时候 。”钱博士,作为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专业人士,您对上特长班有何看法?
钱志亮:
一个孩子接受还是不接受特长教育,应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学有余力 。如果孩子在学校的功课都很吃力,还去接受特长教育,就像一个成年人本职工作还没有做好就去捞“外快”一样,肯定是做不好 。
二是有兴趣,离开了兴趣,特长教育基本上无意义可言 。
根据我的调查,为孩子报特长班的父母中,能想到这两条原则的父母是少之又少 。可以说,大多数孩子的特长学习与兴趣是脱离的,更有许多孩子在业余时间奔波于各种特长班时,让他们感到的只有疲劳 。
掌握一门特长的立意原本并没有错,但为什么许多孩子在特长学习中得不到乐趣呢?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即便父母知道这种状况,还要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呢?
盲从是一个原因,别人的孩子学了,而自己的孩子不学,怕耽误了孩子 。于是不管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适合,别人学什么也跟着学什么,流行什么就学什么 。
学校的片面取材是第二个原因 。
钢琴10级证书或是某某杯数学竞赛的获奖证书,是许多重点中学招生的一个条件,由于社会给特长赋予了太多的含义,加之父母的功利心,致使特长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变了味” 。
第三,由于课改将过去教学中繁难偏杂的内容去掉了,许多父母片面地认为教学要求降低了,于是在课外给孩子加码,有的带孩子投向艺术班,有的则扎进了奥数班,他们以为这样便可以训练孩子的思维,实质上却往往禁锢了儿童的发展 。
另外,社会风气浮躁,不少人急功近利,都对父母追逐特长班有影响 。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特长班的学习与其本意已大相径庭,太多的功利心使它的实质变成了应试教育 。
二、让孩子更积极地享受生活
采访人员:
作为一名几年来都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特长班学习的家长,您有什么体会,对钱博士的意见有什么看法,您是怎样带孩子参加特长学习的?
周菲:我很认同钱博士的意见 。特长学习关键在学有余力,兴趣为先 。在这样的前提下进行特长学习,孩子会受益终生 。
我女儿出生在美国,3岁时我将她带回国,在中国经历了幼儿教育和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育,目前她在美国读小学四年级 。
从她上幼儿园开始,我就开始给她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由于考虑到还要去美国,我给她报了英语班,当时没有选择双语教育的原因是,我更想让她打下一个很好的中文底子 。另外,我还先后给她报了艺术体操班、游泳班、影视表演班、美术班和国际象棋班,同时还让她学习钢琴和古筝 。
有朋友说我是“摧残”孩子,但我不这样认为,因为我这样做是有底线的:
一是参加学习的前提是——孩子喜欢;二是我没给自己和孩子订一个非要完成的指标 。在我看来,学习一些特长,是为了丰富孩子的生活的情趣,所以我并不强迫她 。比如说,我给她报了一期影视表演班,她上完一期后没有表现出

12 3
【三 培养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