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3种行为代表宝宝要独立啦

在婴儿满周岁前后 , 会发生三件大事 。
借此三件事 , 婴儿才能踏出独立的第一步 。
这三件大事就是:
1. 身体的移动(行走)
当婴儿会移动身体时 , 其脑部的活动也随之增长 。自出生以来 , 其知识范围虽仅限于所看见的和所听到的 , 但一旦会移动自己身子时 , 他所吸收的知识也就不可同日而语 , 新鲜又刺激的地方往往吸引他去一探究竟 。
当婴儿还不会移动身体时 , 往往物品外形一经改变 , 就会认为是其他的物品而非原先的物品 。
因此 , 当父亲戴上与平常不一样的帽子时 , 婴儿会感到陌生而哭嚎 。
但一旦会移动身子时 , 情况就完全改观 , 对着戴不同帽子的父亲也同样会发出愉悦的笑声 。
像上述情况 , 称此为“事物恒常性” , 通常在婴儿过 1 周岁时 , 便具有此辨识事物恒常性的能力 。此项能力全赖于身体的移动 , 才能把握事物变化的形态 。
2. 断奶
断奶是婴儿成长独立的另一段重要的时机 。婴儿借由母亲的乳房来联系和母亲的亲密关系 。
一个尚未断奶的幼儿若直接由外界摄取食物往往会感到一些不适 。因此 , 须完全依赖乳房以摄取其生长所需的营养 。
但总不可能永远依赖母亲生存 , 所以 , 无论如何都必须断奶 。不过 , 除了断奶外别忘了心理上也须有所准备 。婴儿除借着母乳供给其营养之外 , 也借此建立母子关系 。
因此 , 表面上断奶是件芝麻小事 , 但实际上却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期 。因为婴儿若无法吸吮到母亲的乳汁时 , 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 , 对他而言 , 仿佛失去所有的依靠与保护 。
因此 , 断奶也同时具有切除这种不安感觉的重要意义 。
3. 学会说话
幼儿首先以断奶来脱离与母亲的关系 , 然后再借着语言与四周的人互相沟通 , 做更广泛的接触 。
1 岁幼龄的小孩 , 大都会喊叫 , 尤其当他们面临困境时 , 便会以哭声来提醒母亲的注意 , 在新幼儿心理学上 , 我们称之为“撒娇式哭” 。
要让这种哭声停止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种哭声也是代表着 1 岁幼儿的能力表现 。
1 岁左右的幼儿虽常会发出这种类似呼叫的语言 , 但尚无法说出具有任何意义的语言 。这是因为幼儿在出生后的 12~18 个月之间 , 与“声音-精神机构”的发达与否有密切的关系 。
【了解!3种行为代表宝宝要独立啦】但只要过了18 个月后 , 幼儿的词汇便急速增多 , 并因此借着增多的词汇 , 产生了社会行为 。词汇对幼儿而言也是步往独立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