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坦然认“输”


四、五岁的孩子特别在意输赢,他们做什么都想要赢,不论是抢玩具、玩游戏、甚至爬楼梯也要比谁快谁慢 。
每次等电梯时,虽然只有我们一家四口人,刚刚过完五岁生日的双胞胎女儿——荣荣与玉玉也要争排名,一进到电梯里,荣荣就说:“我是第一,妹妹第二名,妈妈第三名,爸爸最后一名”,而玉玉却占住电梯口的位置说道:
“等一下我就可以先出来,我就是第一名了!”有时两人还会推挤,相互告状也时有可见,“刚刚明明是我先进电梯的,可是妹妹硬要推我,现在妹妹又占住电梯门口不让人家出去!”荣荣语带不平,玉玉也很委屈地说:“哪有,本来就是我先下车,姐姐从后面撞我,然后冲进电梯还说她是第一名!”……
日常生活中更不乏为这类鸡毛蒜皮小事的谁先谁后而吵得不可开交,在大人眼里看来是毫不足道的小事,孩子们怎么会你争我夺?前一分钟还玩得水乳交融开心无比,下一秒钟又为了谁拿走了最大的积木而让另一个孩子哭哭啼啼,这些场面相信所有的学龄前父母都不陌生 。
对于这个发展阶段的孩子,想要赢、想抢先、想要受人注目等这些想要得到正面回馈的行为是很正常而自然的,有些孩子的天性如此,他们受到正面回馈的影响较大;换言之,有些孩子不受输赢结果的影响,也是这些孩子天性的一部分 。没有谁是谁非,也没有必要争论谁优谁劣 。
对于在意输赢的孩子来说,赢让他们感觉自己可以做掌控,可以取得优势,也比较容易吸引父母的注意与正面回馈,如赞赏、鼓励、甚至拥抱亲吻等,这些反应又提升了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又有谁不喜欢赢呢?但是如果孩子把输做了不当的连结,如失败、无能、不好、差劲、甚至倒霉等,就需要父母的注意了 。适当地介入与引导,可以让孩子在输与赢之间找到容身之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情绪处理的技巧,这些人格与品德养成的重要性与学习“如何赢”是不相上下的 。
通常“输”不在意料中也不是预期的结果,那么总会令人错愕、令人难以接受、令人不平、也令人不好受 。所以,学习如何自我调适—如何转换心情、如何放下输赢的结果回归本质、如何转移注意力、整理自己重新出发等等课题,对大多数孩子而言,都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从所未有过的体验;换个角度而言,也是父母必须接受的挑战 。与孩子并肩面对结果,经由输的经验学习,相信所得会比“赢家”更多 。
如何帮助孩子在“输”之后进行心理调适呢?几个从经验中归纳的小建议:
●不要太过分保护,让孩子公平体验输赢
和宝宝“剪刀石头布”,每次都要“让拳”,每次都赢的宝宝乐得格格笑;和宝宝赛跑,父母“故意跑慢”,宝宝轻松坐上第一名的宝座;就连玩拼图、九宫格三子棋等游戏,哪个父母不是“小心翼翼”故意制造情境让宝宝赢,这些情况经常在宠爱孩子的家庭发生,在现代父母身上尤其显著 。

12
应对宝贝反抗第一期
请用儿向语跟宝宝说话



或许有人会以为这是为宝宝建立自信心,没错,前几次为了帮助宝宝学会游戏规则确有其必要,但学会游戏之后就必须回到公平竞争的原则了 。如果缺乏输的经验,孩子反而会产生不实际的想法,例如“只要是和大人一起玩我就会赢”,或是“爷爷一定会输给我,因为爷爷最疼我”等 。在与“不知情”的其它人共处时,也会投射错误的期望,以为自己一定会赢,结果不如预期时,负面的情绪特别强烈 。
竞争本来就有输有赢,这也是孩子必须学习的重要课题,输和赢的经验对孩子是同样的重要,千万不要过度保护,或以为孩子会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两种体验对学龄前的孩子都有必要、都有好处 。此外,如果赢的太过轻易、太过频繁,也会降低孩子对“成功”的企图与渴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