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声分三种


每当新生的宝宝哭闹不止时,许多年轻的父母会不知所措,使出尽浑身解数地哄、抱 。尿布也换了、奶也喝了,还是哭,于是就恨不得再把宝宝塞回肚子里去 。其实,这时候,父母不要着急,一定要冷静下来,查清宝宝哭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
哭是宝宝的第一语言,这是原始的生理反应,也是他们表达和沟通最重要的工具 。据有关专家讲,宝宝哭泣所代表的信息是多层面的,大约可分为生理需求、心理反应、病理状况三种 。
生理需求的哭 。生理需求的哭往往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尿布脏了或湿了、喝奶时间要到了,渴了、太热(会流汗)了或太冷(会手脚冰冷)了、太吵了、光线太亮了或是太暗了 。宝宝这些基本生理需求的哭泣,是比较好解决的,只要满足宝宝的要求就可以了 。
心理需求的哭 。那些所谓“磨娘精”、难带的宝宝,往往是心理需求的哭 。有关专家指出,有些宝宝黏人、易受惊吓,是性格上比较敏感或坚持度高、适应性差 。心理需求的哭声比较小,甚至会盯着大人或伸出双手,就表示他只是想要抱抱,想要有人陪他玩 。这时你只要逗着、哄着他玩就万事大吉了 。
宝宝3到6个月会开始熟悉亲近的人,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 。
6个月以后四肢控制更纯熟,表情也更丰富,许多生理需求不必借哭来表示了,因此表达情绪的哭泣比重增加,不满、失望、害怕、生气、挫折感都是哭泣的原因 。当大人拥抱时,能让宝宝感到满足与愉悦,所以父母应该在宝宝两岁前多抱抱他,让孩子感受到关爱,这对日后的情绪发展有良好的启发 。
病理状况的哭 。假如宝宝哭声比平常尖锐而凄厉,或握拳、蹬腿、烦躁不安,不论如何抱也无法搞定,就可能是生病了!当身体不适引起疼痛的感觉时,不会说话的婴儿一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来表达 。此时他会握拳、蹬腿、烦躁不安,哭声特别尖锐或凄厉,这时就应该警觉是病理状况引起的哭泣 。肠胃道系统、呼吸道、皮肤方面、脑部问题、泌尿生殖系统、重金属和药物中毒、大人吸烟或吸毒等,都会引起宝宝的异常哭泣 。
父母应准确判别孩子的哭声,并予以针对性的处理,才能使宝宝“破涕为笑”,健康成长 。
采编自:人民网


------------------------------------------------------------------------------------


婴儿体态语言详译
婴儿期手的动作发育规律



【宝宝哭声分三种】
人的手是认识客观世界、与外界交往的一种重要器官,正是人有了一双灵巧的手,才使人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但是手的这种灵活不是与身俱有的,而是要有一个相当长的发育过程 。这个发育过程也遵循着一定的规律 。
新生儿
新生儿在被触摸手心或脚心时,会弯曲指(趾)尖好像要抓什么东西一样,这叫做抓握反射 。
一个月
握着的手指张开了,抓握反射现象逐渐消失 。
两个月
虽然还不会自己伸手拿玩具,可如果把玩具放到婴儿手里的话,他们就会握住,摇着玩 。
三个月
这个时期的婴儿经常吮吸手指,这也是一种学习,即通过嘴来确认眼睛看到的物体 。
四个月
想要抓住眼前看到的东西,这种手和眼睛的同时运动就叫做“眼和手的协调” 。把婴儿喜欢的玩具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婴儿就会伸手把玩具抓起来握着玩一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