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汤臣倍健“爆雷”了

【2020年伊始,汤臣倍健“爆雷”了】去年,保健品、营养品企业的日子都不算太好过 。以至于,“中国土豪”汤臣倍健以34倍溢价收购了澳大利亚网红营养品品牌Life Space。谁曾想,高价买回的“宝贝”,如今竟也成了其业绩的绊脚石 。
新年“爆雷”
一份上市以来首亏的年报预告,浇灭了不少手持“汤臣倍健”股民们的迎新喜悦 。
不久前,汤臣倍健表示,受《电商法》实施影响,2019年Life-Space Group Pty Ltd(以下简称“LSG”)澳洲市场业务未达成预期,预计计提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约10亿元-10.5亿元,2019年全年预亏约3.65亿元-3.7亿元 。
汤臣倍健是国内产、销营养品的企业,有自有品牌“汤臣倍健”、“健力多”、“健视佳”、“健乐多”、“天然博士”等,产品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天然动植物提取物及其它功能性膳食补充食品 。
由前述公告可知,汤臣倍健此次业绩“爆雷”主要是其子公司LSG业绩不达预期所致 。然而,收购之初,LSG可是以“聚宝盆”形象登场的 。
彼时,澳大利亚营养品在国内广受追捧 。
为了达成收购,汤臣倍健没少“退让”,不仅付出了高额现金,还变更5.5亿元的募资用途,以35.6亿余元的收购价(LSG公司的2017年净资产仅仅为1.01亿元,收购溢价高达34倍)最终“喜提”LSG 。
而另一面,LSG原股东甚至连业绩承诺协议都没有签署,便彻底退出了LSG 。
种种代价自然是为了达成“蓝图” 。
彼时,汤臣倍健的“处境”是,行业整体增速不错,但其公司主产品胶原蛋白粉、维生素和蛋白粉所处的赛道整体增速在下滑 。汤臣倍健需要进入一个新的细分赛道给未来的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
欧睿数据显示,益生菌是保健品细分领域中增长较快的、近些年新起的品类 。2017年,我国益生菌补充规模约为35亿人民币,同比增速超过19%,远超行业增速 。同时,在该领域,我国的行业集中度大约在10%左右,并无绝对的领头羊,是一个发展初期的蓝海市场 。
而LSG于2012年开始进军澳洲的益生菌市场,到2017年的时候,就成为澳洲市占率第二的益生菌品牌,并通过跨境购、海淘等渠道在国内累计了一定的声誉 。加之,LSG主产品是粉剂和胶囊,而营收构成中,最多的是片剂,粉剂和胶囊板块相较而言比较弱势 。
“一定程度上,LSG既满足了汤臣倍健的发展需求,又能给粉剂和胶囊添把火 。双方可谓一拍即合 。”一投资者称 。
谁曾想,前一刻澳洲营养品还在国内“大行其道”,下一刻,便风雨欲来 。
风口减停?
过去几年,很多在澳洲的中国留学生、华人华侨均以代购为副业 。代购的产品不仅有澳洲的保健品,还有婴儿配方奶粉、零食、护肤品等等 。
对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和国内电商品牌相比,澳洲个人代购的价格要优惠许多、选择也更多 。以此形成了代购行业的兴荣,也“成就”了很多品牌 。
这种繁荣不仅体现在个人代购商涌现、大型跨境购集团成立,还有去澳洲物色企业人数的增多 。其中,最为业内津津乐道的,当属斩获swisse、业绩突飞猛进的健合集团 。
但好景易逝 。
去年年初,国内《电商法》落地 。有人说,这为跨境代购带上了“枷锁” 。由于监管趋严与税负,据《澳洲人报》报道,不少中国消费者从澳洲零售商转向中国本土商家;澳洲某营养品企业在中国地区的业绩下滑15%、通过代购的出口渠道缩水了约40% 。
以高溢价收购的LSG业绩自然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2019年预计LSG澳新市场业务实现收入2943.1万澳元,同比下降57.9%,导致LSG整体收入同比下降42.6% 。LSG现在的金主“爸爸”汤臣倍健进而进行了商誉减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