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


【格林】文章内容: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 16(33)5019及其并发症的危害性和可预防性 , 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年龄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查发现 , 年长者对并发症知识的了解明显低于年轻患者 , 患病率却明显增高.本组资料表明 , 农村患者仍有95.20%的患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对知识的继续指导.需要同时进行饮食治疗 , 运动 , 药物治疗三项指导的患者占68.80%;希望在农村设立诊所者占73.30% , 要求定期上门指导者占61.40%.说明农村医护市场潜力很大 , 通过对农村患者知识认知及医护需求情况调查显示对农村认知知识教育中 , 应根据不同年龄 , 性别 , 职业 , 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 , 采取相应的医护对策.[参考文献][1]范丽风 , 潘长玉 , 田慧.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中华护理杂志 , 2001 , 36(4):249[2]陈远华 , 茹健 , 甘凯.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广西医学 , 2002 , 24(11):1884―1886[3] ,  ,  , 1.―――[]. , 2000 , 31(2/1):140~147[4] ,  ,  , 2[]. , 2000 , 25(8):529―535[收稿日期]2007―05~23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效果的对比观察胡桂芳 , 任忠夫 , 张晓霞(1.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山东济宁272000;2.济宁医学院 , 山东济宁272000)[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 并发症的预防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59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 , 采用修订指数()进行护理前后的功能评定比较.结果康复护理组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常规护理组有明显提高(&;0.05) , 住院时间缩短.结论康复护理可以降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患者的残疾程度 , 缩短康复时间 ,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关键词]康复护理;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生活自理能力[中图分类号]473.5[文献标识码]格林一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 是一种主要侵犯运动神经根及其周围神经的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瘫痪 , 严重者可导致呼吸肌麻痹.积极而稳妥的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笔者将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 ,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神经内科2003--2006年收治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患者59例 , 均符合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0例 , 常规护理组29例.发病前18例有感冒病史 , 16例有腹泻病史.2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表1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1.2护理方法2组均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 , 神经内科基础护理和常规护理 , 康复护理组增加康复护理技术内容.由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 , 实行24负责制.主要采用技术 , 中枢冲动传递训练 , 被动运动 , 助力运动 , 抗阻运动 , 作业治疗 , 呼吸肌训练 , 心理护理.每天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2次.护理措施应于入院当天即开始实施.[文章编号]1008―8849(2007)33―5019―021.3护理措施1.3.1急性期卧床及昏迷患者的护理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②功能位的摆放 , 通常功能位上肢为屈曲位 , 下肢为伸展位.具体位置是:肩关节屈曲45. , 外展60.(无内外旋);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间位(无旋前或旋后);腕关节背伸30~45. , 并稍内收(即稍尺侧偏);各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稍屈曲 , 由示指至小指屈曲度有规律地递增 , 拇指在对掌的中间位(即在掌平面前方 , 其掌指关节半屈曲 , 指问关节轻微屈曲);下肢髋伸直 , 无内外旋 , 膝稍微屈曲20~30. , 踝处于90.中间位.可借支具或夹板做固定或支托.③正确的关节被动活动 , 每日2次以上.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 缓慢进行 , 切忌粗暴和急于求成.被动运动可与按摩交替或配合进行.并指导患者家属 , 不做错误的关节被动活动.④协助并教会患者完成体位转换.1.3.2肺部的康复护理严重的呼吸肌瘫痪者需气管切开 , 对于亚急性期肺功能降低使患者难以咳嗽或深呼吸者 , 呼吸肌受到一定的损害 , 指导患者练习呼吸体操 , 内容包括:①腹式呼吸训练 , 根据患者情况取仰卧位或半卧位 , 坐位 , 让患者一手放在上腹部(剑突下) , 感觉横隔和腹部的活动 , 另一只手放在胸部 , 感觉上胸及辅助呼吸肌的活动.经鼻腔做深吸气 , 同时向上隆起腹部而使胸廓运动保持最小.呼气时腹肌和手同时下压腹腔 , 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 , 迫使膈肌上抬.通过缩唇缓慢呼出气体 , 开始2次/ , 10~25/ , 练习时避免出5020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 , 16(33)现头晕 , 胸闷等过度通气症状 , 逐渐增加次数和时间 , 恢复自然呼吸习惯;②缩唇呼吸训练 , 患者闭唇经鼻吸入气体后 , 缩唇吹口哨样缓慢呼气 , 吸气时间与呼气时间比为1:2~1:5 , 呼吸频率&;20次/.③咳嗽训练 , 患者在床上取坐位或半卧位 , 稍向前弯腰 , 手放在剑突下 , 深吸~口气 , 短暂屏气1 , 再用爆发力咳嗽 , 把痰液排出_2.1.3.3手套 , 袜子样感觉异常者的护理进行感觉功能训练 , 可用针刺 , 冷热刺激或者让肢体触摸和抓捏各种物品来进行训练.注意保护 , 防止皮肤损伤 , 烫伤等.1.3.4生命体征稳定后的护理即开始坐位训练 , 并保持正确坐姿 , 早期直立床站立训练 , 直立床的倾斜角度逐渐增加到直立位 , 可早期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 坠积性肺炎 , 骨质疏松等 , 促进早期站立 , 行走 , 心肺功能的恢复.1.3.5不同肌力的康复护理措施①在受累肌肉完全瘫痪 , 肌电图检查尚无任何动作电位或只有极少的动作电位时 , 采用技术 , 关节被动活动 , 中枢冲动传递训练 , 以防止 , 延缓 , 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②一旦受累肌肉的肌电图检查出现较多动作电位时 , 就应开始增强肌力训练 , 并进入康复训练.方法是徒手或利用器械 , 徒手进行抗阻力运动时采用渐进抗阻训练 , 所用力量应根据患者抵抗的程度而定 , 达到增强肌力的目的.③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与肌力增强训练同时进行 , 从完全借助到半借助最后到完全独立.1.3.6回病房后的护理责任护士 , 值班护士应严格监管患者 , 及时发现并阻止错误的运动训练方式 , 并告知此病对过劳性无力非常敏感 , 应按训练计划进行 , 用减少活动甚至是受累肌肉休息来恢复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