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秀丽的景色让我们流连忘返、宜人的气温令我们心旷神怡、台湾同胞的热情招待如丝丝暖流使我们铭记在心 。从整体而言,台湾的城市环境好,干净卫生;交通秩序好,文明礼貌 。
二、考察若干感想
为期十天的考察活动,让我们对台湾的文化氛围、残障人士福利事业以及学前教育的基本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以下就我们在台期间的感受以及重点参访的两项内容做简单总结:
(一)社会救助的机制不同,但工作目的相似 。
我们到台湾的第一天,就去台北市的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进行参观访问 。该会由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轮椅作家——刘侠女士(杏林子)始创于二十一年前,她捐出多年稿费,和六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创造了这个属于身心障碍朋友的“伊甸园” 。
二十一年来,总共有超过四十万多个身心障碍者及其家庭接受了“伊甸”的服务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自成立之初即非常关心视障者的生涯,二十多年来,陆续以音乐、按摩、广播、活动、职业训练、就业服务等与视障者产生联系,九六年正式以“视障服务中心”为视障者提供重建服务,已办理二十余职业训练班,训练200余名视障学员,使这些身体障碍人士也能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 。
在参观中,我们看到有近二十个员工熟练而认真的整理着各种资料 。询问之下,才知道他们并不是“伊甸”的正式职工,而是利用休息时间无偿为“伊甸”服务的志愿者 。目前,在“伊甸”工作的人员中,一大半都是以志愿者 。
我们在实施扶持残障人士的各项工作时,从目标和做法上来说,与台湾基本一致,也是以康复治疗、就业培训和技能训练为主的,对一些重症患者则会提供终生的保障措施 。在社会资源的利用上,也经常会开展如“蓝天下的至爱”“一日捐”“帮困助学”等主题的献爱心活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所不同的是,我们的社会福利机构基本是政府机构,由企业或私人自主发起的、形成规范机构的并不多 。在台湾,保护、扶持残障人士的意识,已经在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自主的氛围 。因此,他们的残障人士福利机构均以个人名义发起,然后,再由他们向社会发出倡议,引领全社会都来关爱和帮助残障人士 。在每个福利机构的捐赠记录册上,都留下了无数爱心人士的捐赠记录 。
既有经费上的支持,也有各种实物的支持 。能力有大小,爱心却无限 。社会各界人士自愿为残障人士福利事业提供服务的意识,已经蔚然成风 。
我们想,如何有效的挖掘、发挥和运用多种社会资源,使自觉关爱残障人士的意识成为每个公民的自主行为,这应是我们在开展社会福利事业工作中需要突破的地方 。
12
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家长工作
哪一种家园互动渠道更有效?
(二)学前教育的办学形式不同,但育人理念相通 。
由于参访团成员大多是幼儿园园长,因此,对台湾幼稚园的考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 。在参观数所校园并聆听相关介绍之后,我们了解到台湾的学前教育与上海相比较主要有以下相似点:
1、教育目标一致:台湾幼儿教育的目标是:维护儿童身心健康、养成儿童良好习惯、充实儿童生活知能、增进儿童伦理观念、培养儿童合群习性 。这与我们的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所包含的内容是基本一致的,只是我们的目标表述更具体一点,而且注重对创造、想象和多元文化的感受等方面的教育 。
- 了解后天因素,成为孩子长成高个子的关键
- 增进亲子感情开发智力的游戏
- 父母要学会尊重宝宝的创意
- 请给孩子多一点父爱
- 父爱越多的孩子就会越聪明
- 这些家庭安全教育父母不放在心上,对孩子可能是致命的伤害
- 父母给婴儿补钙应正确适度
- 如何应对宝宝入园的不适应 父母应做哪些准备?
- 超6成父亲抽不出时间陪孩子
- 孩子十岁之前父母要做三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