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保证孩子上网安全( 二 )


日本2002年就开始实施《提供商责任限制法》 。根据这部法律,若网页或BBS上传播的信息对他人名誉等造成了侵害,受害者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公开信息发布者的名称、住址、电子邮件地址及相关IP地址 。根据日本2004年10月修订的一部法律,如果因特网上传播的信息造成重大人权侵害,法务省相关机构有权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删除这些信息 。
针对如何处理BBS等刊登的集体自杀信息,日本4个电气通信业团体2005年10月也通过了一项行动指南,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商在警方要求公开自杀预告信息发布者的姓名、住址等资料时应遵循的原则和应履行的手续 。
正是因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日本网络上虽然匿名用户占主流,但网络空间仍然比较有序 。
法国
在信息时代出生和成长的未成年人是网络技术的最积极使用者,也是最容易被不良网站毒害的群体 。正因为如此,法国将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防毒”保护作为网络管理的重点 。
根据法国议会2001年6月通过的有关信息社会安全的法律条款,司法部门可以对网上的侵权、诈骗、黑客和制造网络病毒等行为予以刑事追究,除没收作案工具、经济制裁外,还将根据犯罪情节予以不同期限的刑事监禁 。
法国专家指出,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一些不良网站对孩子的毒害绝不能低估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应当依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合作来遏制不良网站的影响 。
第一页上一页123下一页最后一页上一篇下一篇法国主要有两个保护儿童免于不良网站毒害的组织,一个是“电子-儿童”协会,一个是“无辜行动”协会 。它们的主要任务都是向学校和家长免费提供家用网络管理软件,指导学校和家长对儿童进行“防毒”保护 。
据“电子-儿童”协会提供的统计数字,法国12岁至17岁青少年中目前有95%是网民,其中60%的人利用网络传递即时信息和交友 。由于网站繁杂,三分之一的未成年人自愿或非自愿地在网上看过不良图片,相当一部分人受过不明身份者的骚扰和引诱,还有一些青少年对网络游戏上瘾 。这些都给青少年的身心造成极大伤害,有些人因此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 。
“电子-儿童”协会目前已与其他合作伙伴开发出一系列保护软件,这些软件分别针对不同年龄层的未成年人,可屏蔽掉90%以上的包含色情、暴力、毒品和种族歧视等不良信息的网站及一些游戏网站,并可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 。
该协会强调说,开发软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技术手段,任何软件都无法百分之百消除有害信息 。因此,保护孩子的最好办法是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让他们主动远离危险,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学校和家长齐心协力 。
美国
美国博客一直人气高涨,已成为美国社会不可小视的言论空间 。但是,某些博客“放纵不羁”的内容频频引发纠纷,也让美国人开始思考博客自由背后的责任 。
在首都华盛顿,轰动一时的“华盛顿宝贝”博客性丑闻事件即将开庭审理 。这一事件给美国博客作者提供了警示,让他们看到了有意或无意地侵犯他人隐私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国会山女职员杰西卡·卡特勒于2004年开设匿名博客“华盛顿宝贝”,先后描述了自己与国会6名男子之间错综复杂的交往关系 。不料这些“猛料”被某网站编辑发掘,博客因此吸引了众多点击者 。结果,丑闻困扰国会山,好几名议员陷入尴尬 。在丑闻中蒙羞的国会男职员罗伯特·施泰因布赫将卡特勒告上法庭,索赔超过2000万美元的名誉损失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