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道德教育启蒙教育

幼儿道德教育启蒙教育在当今的社会中 , 幼儿教育是重中之中 。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启蒙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主体性道德启蒙   当前幼儿道德教育启蒙教育的错误倾向之一就是完全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即幼儿的真实感知、领悟或信服才能起作用 。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与作用 , 不仅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 而且会使德育处于一种被动、消极、片面的状态 , 从而极大地降低道德教育的效果 。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 , 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 , 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 塑造和建构幼儿的离开了幼儿的自主性 , 任何道德教育活动都难以对幼儿产生有效的影响 。二、情感性道德教育幼儿的道德教育首先是情感的启蒙 , 幼儿道德教育要以道德情感的教育为核心和基础 , 情感是认知的动力 , 要使幼儿获得对人对事的正确认知和态度 , 必须唤起幼儿积极的情感经验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少、思维具体形象、情绪易受暗示、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 , 特别要注意从道德情感启蒙入手 , 对幼儿进行移情训练 。移情是人际交往的情感基础 , 没有移情 , 人就不会有彼此的情感共鸣、同情和分享 。三、活动性道德启蒙活动不仅是个体道德形成 , 发展的根源与动力 , 而且是道德的个体意义或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 。幼儿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幼儿>在真实的情景和社会生活中获得感性经验 。幼儿只有通过实践活动 , 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 , 才能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因此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时 , 不能仅停留在认知上 , 必须改变说服式教育 , 改变成人单向灌输式的德育 , 而应将经过筛选的 , 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德育准则和价值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融入各种实践活动 ,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践或活动促进道德的发展 。四、养成性道德启蒙   品德教育对幼儿来说 , 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 决非一暴十寒所能凑效 。我们要持之以恒 , 坚持不懈 , 不失时机地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 帮助幼儿领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期望 , 引导幼儿知晓道理 , 指导他们付诸行动 , 反复练习 , 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与习惯 。五、协调性道德启蒙 。   对幼儿进行道德启蒙教育不仅是幼儿园的任务 , 家庭和社会也有不可能推卸的责任 。要完成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任务 , 必须处理好家庭教育 , 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应充分发挥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的整体功能 , 构建以幼儿园道德启蒙教育为主体、家庭道德启蒙教育为基础、社会道德启蒙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德育网络 , 做到相互配合、相互渗透 。   自信心是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 , 是激励个体自强不息地突现理想的内在动力 。自信心的强弱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有关 , 它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互作用下会发生变化 , 因此有意识地加强培养是必要的 。1、自信的幼儿是捧出来的 。幼儿是非观念模糊 , 不会正确评价自己 , 只能通过成人的评价了解自己的情况 , 特别是父母、家人和教师对他的评价至关重要 。因此 , 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优点 , 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 使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 , 相信自己的力量 , 以激发幼儿的荣誉感 , 强化成功感 。这样 。幼儿就会自信地参与各项活动 。
2、自信的幼儿是锻炼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