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不良中医治疗方法

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 。由于摄入不足或由于食物不能充分吸收利用,以致不能维持正常代谢,迫使机体消耗自身的组织 。临床表现为体重不增或减轻,生长发育停滞,脂肪逐渐消失,肌肉萎缩,同时也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功能紊乱 。本病在贫困地区较多见,随着人民生活条件改善,本病的发病减少,目前主要由于喂养不当引起 。
相似于中医的“疳证”,是古代儿科四大要证之一 。
辨证论治
1.疳气证
[证候]  形体略见消瘦,面色稍萎黄,食欲缺乏,或食多便多,大便于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 。舌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病之初期 。
[治法]  调和脾胃,益气助运 。
[方药]  资生健脾丸 。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山楂、神曲、麦芽、山药、枳实、黄连、豆蔻仁、桔梗、扁豆、莲子、藿香、枳壳、泽泻、炙甘草 。
加黄芪、防风益气固表;大便干者,加决明子、全瓜蒌润肠通便 。
2.疳积证
[证候]  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烦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 。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 。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 。舌质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 。多见于本病之中期 。
[治法]  清疳理脾,行气和胃 。
[方药]  消疳理脾汤,肥儿丸 。消疳理脾汤主要药物:神曲、麦芽、槟榔、青皮、三棱、莪术、黄连、胡黄连、芦荟、芜荑、使君子、甘草 。肥儿丸组成为:人参、茯苓、白术、黄连、胡黄连、使君子、神曲、麦芽、山楂、芦荟、甘草 。
若患儿一般情况尚好,实多虚少者,采用先攻后补,用消疳理脾汤以行气消积,导滞杀虫;若患儿体质虚弱、虚多实少者,宜先补后攻,用肥儿丸以益气健脾,消食化积 。
伴脘腹胀满者,加厚朴、大腹皮宽中理气;大便稀溏者,去芦荟之慢下,加扁豆以实脾 。
3.干疳证
[证候]  极度消瘦,皮包骨头,呈老人貌,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委靡,啼哭无力,无泪 。或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 。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 。多见于本病之晚期 。
[治法]  补益气血,调和脾胃
[方药]  八珍汤 。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炙甘草 。
若见面白舌淡,大便稀溏者,属脾阳偏虚,去白芍,加炮姜、制附片温阳助运;若舌干苔红者,系胃阴不足,加乌梅、石斛合甘草酸甘化阴 。
4.兼证
(1)眼疳证
[证候]   二目干涩,畏光羞明,甚则眼珠混浊,白膜遮睛,夜晚视物不清 。
[治法] 养肝明目 。
[方药]  石斛夜光丸、羊肝丸 。
阴血亏虚者用羊肝丸养肝明目,肝火偏旺者用石斛夜光丸滋阴平肝明目 。
(2)心疳证
[证候]   身有发热,面赤唇红,口舌生疮,甚则糜腐堆积,秽臭难闻,五心烦热,小便黄赤 。
[治法]  清心泻火,佐以养阴 。
[方药]  泻心导赤汤 。主要药物:黄连、生地黄、木通、灯心草、甘草 。
常加用党参、知母、麦冬清热养阴 。
(3)疳肿胀证
[证候]  小便短少,全身或四肢目胞浮肿,面色无华,舌质淡嫩,苔薄白 。
[治法]  温阳利水 。
[方药] 实脾饮 。主要药物:附子、干姜、白术、茯苓、大腹皮、木瓜、厚朴、木香、草豆蔻、生姜、大枣、甘草 。
若水肿明显者,加泽泻、猪苓、桂枝以利水渗湿 。
经验方
1.验方一
[药物组成]  胡黄连粉、鸡内金粉,按1:3混合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