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偏方让宝宝秋冬也“通畅”

秋冬到了,天气越来越干燥,干燥的天气让宝宝患上便秘的几率大大提高 。宝宝便秘一直都是家长们烦恼的头号问题之一,秋冬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那么究竟有什么良方能更好的对付宝宝便秘呢?我们将从饮食、锻炼、按摩着手,结合小偏方,和爸爸妈妈们一起解决宝宝便秘的问题 。
调整饮食才是对付孩子便秘的关键
【小偏方让宝宝秋冬也“通畅”】母乳喂养者,建议妈妈多摄入一些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例如南瓜、红薯等,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乳酸菌类保健食品或酸奶调节肠道菌群,也可以将这些溶解在温开水中直接喂给孩子 。
人工喂养的婴儿,可在牛奶中加糖(每100毫升牛奶加白糖5~8克)或者加喂果汁(如番茄汁、桔汁、菠萝汁、枣汁以及其他水果汁),以刺激肠蠕动 。较大的婴儿可加菜泥、菜末、水果、粥类等辅食 。再大一些的孩子,可添加较粗的谷类食物,如玉米粉、小米、麦片等制成的粥 。
至于两三岁的孩子,还可借助于通便类食物,如菜粥(取油菜或青菜50克,梗米100克,先将梗米淘洗干净,加适量水煮成粥,待半熟时将菜切碎加人,烧熟后每日吃l~2次)、蒸红薯(取红薯约50克,洗净去皮,切片蒸熟,每日食用一次)、芝麻糊(取白芝麻15~20克,捣烂,放人锅内,加适量糖和水,煮沸后用少量藕粉制成糊 。每晚服一次,服后喝少量温开水漱口)等 。
注重排便训练,形成规律的如厕习惯
很多孩子的便秘源于没有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致使排便的条件反射未能很好地形成所致 。有时因专注于游戏、电视而长时间忍便,造成大便停留在肠内时间过久,水分被肠壁吸干而变硬难解 。因此,防治宝宝便秘(尤其是功能性便秘)的有效办法之一,就是从出生后3个月起实施规范的排便习惯训练,促进排便的条件反射早日形成 。在早晨喂奶后,由大人两手把持宝宝,或让宝宝坐便盆、排便小椅等,连续按时训练半个月至一个月,即可逐渐见效,养成排便训练习惯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 。对于较大的幼儿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纤维丰富的食物外,也应提醒其按时如厕,养成良好习惯 。
按摩疗法配合蜂蜜滋润,更容易收到奇效
按摩防治便秘确有良效,但只适合于功能性便秘的患儿 。手法是:让小孩4个手指并拢,获得从食指到小指的宽度(厘米数),即为一个测量单位 。再确定按摩点 。按摩点有3对:第一对位于肚脐左右各一个测量单位、每侧再加0.5厘米处;第二对在左右手外侧,从腕关节弯曲处中部顺着胳膊肘方向,向上一个测量单位处;第三对在脚部,先在左右脚内侧找到突出的踝骨,向上一个测量单位即是 。每天按摩至少1次,或者饭前30分钟,或饭后1小时,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按摩,每对按摩点持续20秒,一般2~3周便后见效 。
蜂蜜因含有蜂蜡,也有一定的软便、通便作用 。每次30毫升,温开水冲服 。不过,1周岁内的婴儿不宜服用,因为此时宝宝肠道内尚未建立起正常的菌群关系,可因蜂蜜中的肉毒杆菌污染而导致中毒 。如果宝宝不能喝蜂蜜水,坚持每天早晨空腹饮温盐水1小杯也可以 。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流传的小偏方,可以帮助排便
*热水浸浴法 。盛一盆热水(水温适度),抱住婴儿两腿,让其臀后部分浸入水中,持续2分钟后抱出,休息2分半钟再次浸入水中,如此重复数次 。
*开塞露通便法 。让宝宝取左侧卧位,将开塞露尖端剪开或剪去顶端并修剪光滑,先挤出少量药液润滑开塞露顶端及肛缘,然后轻轻插入肛门,用力挤压塑料壳后端,使药液全部注入肛门内,然后退出空壳扔掉 。随后让小儿尽量保留药液,到了实在不能忍受时再排便(一般要求能保留10分钟左右),即能达到通便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