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你揭秘 五个育儿的“伪真理”( 二 )


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你的工作、你的职务、你的工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 。孩子不想也不可能去体会成年人的所谓成功 。
也有的父母准备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于细微之处见功夫,慢慢成为孩子的榜样 。嘿嘿,想你父母对你的影响吧 。你有多少事情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的,又做了多少在他们看来“一意孤行”的事情呢?
我们要说的是:以父母为榜样是潜移默化的,而不是精心计划的 。我的爸爸说,在他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每晚睡觉前都会问他:“你今天做了什么好事情啊?”现在,我的爸爸也在这样问我 。我知道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我要想着别人,所以当我成为妈妈之后,我会把这个好的传统继承下去 。
我们能怎么办:你的习惯或者你的技能是无法遗传的,无论好与坏 。举个有趣的例子,我妈妈从来不吃蔬菜沙拉,但是我现在却每顿必吃 。所以,你只要尽力去做就好了,不要太难为自己 。这才是真实的你 。
伪真理之四:父母应该给孩子最好的东西
不完全真相:我们应该尽力使孩子安全和健康 。为此,我们愿意不惜一切代价 。看看壁橱里那些弃之不用的插座保护套和婴儿监视器,那些都是我们爱的体现 。
更真实的情况:我们正在为孩子花费大量的金钱 。在美国,每年用在孩子身上的支出是3000亿美元 。注意是亿,不是万啊!有然后好好想想,孩子真正需要什么,无论现在还是以后 。
然后你要再想想,我们这个物质充足的文明究竟会对孩子有什么导向 。充斥各处的广告教给孩子总是在说“我要,我要,我要!”其实,我们真正应该教会孩子的是学会什么叫做等待 。如果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赶紧去买的话,那么这个孩子就再也感受不到无限期待和一朝拥有的美好滋味了 。
溺爱往往还会成为行为问题的催化剂 。越是被娇惯的孩子,就越容易出现胡吃海塞、发育不良、学习成绩差、网瘾甚至吸毒的现象 。
我们能怎么办:你能够给孩子的最好的东西,不是能够从商场买到的 。那些孩子最需要的精神食粮,简单且无价,比如爱,比如规矩,比如坚定的意志 。
伪真理之五:母亲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
不完全真相:当然,你肯定比任何人都清楚孩子更爱吃香蕉还是桃子 。当他挤着眼睛吭哧的时候,你可以准确判断出他究竟是困了还是饿了 。
这些是不容置疑的 。
更真实的情况:在你充分了解孩子的同时,你也不可辩驳地受到一种力量的限制,那就是主观偏见 。因为,你很容易被爱蒙蔽双眼 。你很难像孩子的保姆、老师那样客观地看待你的孩子,并且你也不能够像她们在接触了很多同龄孩子之后进行横向比较 。所以,一般来说,旁观者可以给父母提供更真实的,更有可比性的判断标准,帮助父母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
我们经常会下意识地屏蔽掉别人嘴里的孩子的短处 。而直到更多的人,或者我们信服的人向我们提及这一点的时候,我们才会往心里去 。记得保姆曾经几次想我暗示,我的孩子可能在听力方面有问题,但是我总能以各种理由告诉她“不可能,那只是因为……”但是当孩子体检时,保健医生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您的孩子可能存在听力障碍”后,我才意识到:的确,他每次看电视的时候都要开很大音量,而我每次跟他说话,都必须像叫喊一样他才有反应 。
当然,促使这条“伪真理”长期成立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的表现 。我们都知道,孩子是个可爱的小两面派 。他常常在人前一个样,回到家里一个样 。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能说会道、任劳任怨,可是回到家里就又变成了娇滴滴的小宝宝 。有个孩子在外面胆小、收敛,在家里却无法无天 。无论孩子在你面前更可爱还是更顽劣,那都仅仅是他的一个侧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