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不是苦肉计 不必比赛谁对孩子更狠

久久健康网编者按:孩子教育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孩子教育的热点都为家长做了很多的示范 。“虎妈”对美国人的震撼,不亚于一场小型地震 。今年1月,作为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蔡美儿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母亲为什么更胜一筹”———这是她的新书《虎妈战歌》的摘录,宣称中国家长霸权式管教让小孩表现优异,而西方父母所谓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的方式很可能培养出失败者 。这种将中西教育截然对立的方式引发大型争论 。

■新闻背景
“虎妈”咆哮式育儿引发了中西文化比较之战
书中,虎妈列出给孩子的十条军规,诸如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活动和校园演出、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不准擅自选择课外活动、除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她对监督两位女儿练琴使用了恐吓、贿赂、辱骂等各种方式,哪怕当着客人的面,也会因为女儿练琴表现不佳而称她为“垃圾” 。就连对家里的狗,她都试图让它拥有一技之长 。她花了大量篇幅炫耀两个女儿的成就,并不惜笔墨地引用社会各界、亲朋好友对她们的溢美之词,直言自己喜欢对女儿的未来“想入非非”甚至走火入魔,对二女儿最后放弃当小提琴家而伤痛欲绝 。她把亲子关系比做战争,称女儿必须光宗耀祖 。最令美国人无法接受的例子之一,就是蔡美儿在生日聚餐中拒绝两位女儿送给她的生日贺卡,因为手工制作不够完美,当女儿说因为被迫练琴完全没时间制作更精美卡片时,她认为对方可以更早起床 。这些在很多美国人看来等于“虐待儿童” 。有知名媒体干脆就直接称她为“疯子” 。
但蔡美儿坚持她这种教育方式卓有成效,接受《TIME》采访时,她说,她的孩子们具有各种其他同龄人无法望其项背的成就,将会比较容易在社会上获得一个好的位置 。
虎妈的整个图书团队做了一次漂亮营销,美国版《虎妈战歌》副题充满挑衅,“中国母亲为什么更胜一筹”,一副打败西方育儿理念的完胜姿态,激起强烈“反弹”———争议就是销量,美国读者要的也是重口味 。而在中国,就为患有“名校崇拜”、“权威崇拜”各种病症的家长们量身定做了另一个题目,《我在美国做妈妈———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腰封上直接写:“这个故事证明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东方父母比西方父母更成功 。”“成功”两个字像万有引力,将很大一部分家长牢牢吸引住 。
“虎妈”迎合了当下社会成功饥渴症?
近日虎妈的大女儿同时被哈佛和耶鲁录取,让她的支持者振臂高呼,这种“父母唯一允许孩子参加的课外活动,是那些他们能赢得奖牌的项目,而且必须是金牌”、“任何一门功课成绩都不能低于A”、必须出人头地的育儿原则会因为常春藤名校的光环而赢得新一批粉丝 。
攀比、炫耀是虎妈的兴趣爱好,这是女儿反抗她的要点之一 。她在书中大篇幅罗列两位女儿得到的各种规格的赞扬,仿佛成功跟内心需求和满足无关,而是一场搜集赞美的比赛 。她极力鼓励孩子跟其他所有孩子展开竞争,也在两个孩子内部制造竞争 。她“不相信对孩子的比较都是有害的” 。她对二女儿说“你已经6岁了,你姐姐7岁半就赢得了音乐学校表演奖”,她毫不讳言自己对女儿“出名要趁早”的急迫,“我希望露露也能站在领奖台上,说实话,我真的有些等不及了 。”
这种强烈的饥渴感导致虎妈让全家时时处于竞争状态———出国旅游也不例外,哪怕在印度、在中国、在欧洲旅行,两个孩子也得照样练琴,为此经常让旅游变成找钢琴一日游或吵架之旅 。当女儿反抗,她就会说:“我们去旅行的时候,你们知道金家的孩子在做什么吗?练习!他们没有去旅行 。难道你们会眼看着他们超过我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