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你揭秘 五个育儿的“伪真理”

【专家为你揭秘 五个育儿的“伪真理”】孩子的教育工作是家长的主要工作之一,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颠簸不破的育儿真理 。但是这些“真理”的实质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样有理 。有些育儿真理滴却值得我们考究,下面专家为你揭秘 五个育儿的“伪真理” 。

伪真理之一:孩子的性格可以塑造
不完全真相:毫无疑问,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外部环境的综合影响,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都会成为改变孩子性格的不确定因素 。
更真实的情况:虽然父母的后天影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是那仅仅是各种影响力的组成部分之一 。而与生俱来的基因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性格差别起到30%-70%的决定作用 。从双胞胎身上我们不难看出,虽然他们生长在同样的家庭,有同样的父母,在同样的养育方法下长大,拥有同样的宠物和玩伴,但是他们还是会有不同的外表、神情、性格和爱好 。他们对于从没有见过的事物有时会表现出极大的反差 。同样是水从淋浴喷头中倾泻而出,可能一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恐惧,而另一个则无动于衷甚至兴奋无比 。孩子不是像我们以为的那样,像一张白纸一样来到这个世界上 。
我们能怎么办:孩子不是粘土,不可能按照模具塑造成大卫或者维纳斯 。但是你可以通过教育方式来规范他的行为,指引和影响他处理问题的方法 。没有孩子生下来就喜欢做家务的,但是我们可以教他如何使房间保持整洁 。即使孩子是天生的莫扎特,也需要你给他接触音乐和乐器的机会,才能激发他身体内的潜能 。
伪真理之二:和孩子一起时间越长,他就越容易成为好孩子
不完全真相:从给予孩子安全感的角度来讲,父母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是可以依赖的,他可以随时从父母那里得到照顾 。这对孩子很有好处 。
更真实的情况:孩子不是不堪一击的花朵 。他们需要并且完全可以应对外界的环境,而不需要父母不间断的、无微不至的照料 。专家们认为,父母之外的其他的成年人同样可以照料好孩子,比如祖父母和细心的保姆 。所以,你不需要一天24小时,一周7天地围着孩子转 。
此外,你时刻不离的做法,未必能够换得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和依赖感 。
在一项测试中,研究人员把年轻的妈妈分为三个组:休了产假后马上去工作的妈妈,在家工作的妈妈和全职妈妈 。一年后,针对孩子依赖感的测试显示,孩子依赖程度最低的组是妈妈在家工作的一组 。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只要妈妈在屋里就可以了,无论她是在打电话、敲电脑、在他面前摇晃奶瓶,还是根本什么都不做 。很多全职妈妈都会发现,自己一直在家照看孩子,但是一旦孩子开始上幼儿园,就会“忘恩负义”地把妈妈抛在一边,兴高采烈地享受起集体生活来 。
我们能怎么办:这件事上没有非此即彼的简单答案,每个妈妈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到底什么样的方式对自己、对孩子最合适 。
伪真理之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不完全真相:理想的父母应该是充满爱心、乐于帮助别人、给人安全感并且热心社会公益 。因此,你的孩子也应该以你为榜样 。
更真实的情况:这其实取决于你如何界定榜样或模范的定义 。或许你可以做个试验,比如你大口大口把一些深绿色的树叶子吃到嘴里,你孩子是否就跟着吃菠菜?你把你的房间打扫得一尘不染,你孩子的房间或许还是狼藉一片 。很明显,你怎样孩子就会怎样的想法是个谬误 。不要以为你自己辛勤工作,你的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长大了如数效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