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知识整理 鸟形盉——战国前期


中国古代青铜器知识整理 鸟形盉——战国前期

文章插图
战国前期鸟形盉
鸟形盉,通高26.3厘米,宽30.4厘米,重3.39kg 。
盉整体作立鸟形,虎形提梁,四兽足,盖与提梁间有活环相连,鸟首上喙与鼻间以活环相连接,倒水时可以自动张开 。两翼饰大凤尾纹 。足、流尾均为分铸后再与器身拼合为一体 。
中国古代青铜器知识整理
1.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治铸史上最早的合金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 。
2.青铜器是指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而制成的器皿、用器等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其它化学元素(锡、镍、铅、磷等)的合金,其铜锈呈青绿色,因而得名 。
中国古代青铜器知识整理 鸟形盉——战国前期

文章插图
3.青铜器稀缺性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一旦青铜器所蕴含的各种价值被充分挖掘出来,其价格必将上涨到与价值相匹配的价位 。
4.青铜器的形制、纹饰,是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变化的,也由于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和所有考古遗物一样,青铜器的分期、分区是研究中必要的基础工作,而形制、纹饰是判别器物时期、地区的主要依据 。纹饰的特点是有“时尚性”,非常敏感地随时变迁,所以我曾说“纹饰是青铜器的语言” 。
中国古代青铜器知识整理 鸟形盉——战国前期

文章插图
5.青铜器是红铜和锡的合金,时间长了,呈青灰颜色,因以得名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了在青铜冶炼中加入锡可以改变其熔点和硬度这个道理,对用途不同的青铜器,采用不同的合金配比 。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的《考工记》中,就有关于青铜器合金不同配比的记载:"钟鼎之齐(剂)六分其金而锡居一“,”斧斤之齐五其金而锡居一“,”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大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削杀矢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鉴燧之齐金、锡各半“ 。据有关部门对一些出土实物的测定,青铜器的合金成分之比基本符合这一”方剂"的配比,《考工记》中所记载是可靠的 。如对司母戊大方鼎进行的化学定量分析测定结果是,铜占 84.77%(锡占11. 64%,铅占2.79%),接近六分之一这个比例 。又湖北江陵出土的一把越王勾践剑进行无损测试,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铜、锡,还有少量的铅和微量的镍 。加锡不仅可降低熔点,且可使合金更有硬度,但锡含量超过25%,会导致其刚脆、易断,故古人的经验是“戈戟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 。
【中国古代青铜器知识整理 鸟形盉——战国前期】6.古代青铜器的合金成分是辨别真伪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代青铜器是以一定比例的合金冶铸成的 。不同的时代,青铜器的含铜量是有差异的 。比如,商代青铜器里,铜一般占70%以上;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青铜成分中,铜锡比例一般为7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