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之父戈尔曼谈情商


【情商之父戈尔曼谈情商】商之父戈尔曼谈情商http://www.39.net时间:2005年03月27日“情商”(EQ),即“情绪商数(EmotionalQuotient)”的简称,“情商”的提出是对传统智商”(IQ)理论的挑战,也是对“聪明”和“人才”的一种全新的诠释 。在一阵高过一阵的“情商”热中,美国《人物》杂志采访情商理论的提出者戈尔曼 。
问:“情商”与“智商”究竟有哪些区别?
答:我们早就发现,相当多的高智商者尽管学业优秀、反应灵敏且博闻强记,然而在事业上却远不如一些智商比他们低得多的人那么辉煌 。我们也发现,在智商相近的人群中,有的讨人喜欢,有的却惹人讨厌,甚至找不到合心配偶,而面对挫折,有的游刃有余,有的却一筹莫展 。统计显示,一个人的成功诸因素中,智商只起决定作用的20%,而“情商”却高占80% 。
“情商”并不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也不仅仅是一种品质 。它有先天遗传的成分,但和智商相比,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大脑是依赖重复的经验成形的 。情商包括:自我认识、情绪管理、自我激励、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 。在评价情商高低时,一般将其具体细分为“自信心、爱心、独立能力、意志力、竞争意识、目标性、乐观、诚实、交际与合作” 。
问:如您所说,“情商”更依赖于后天培养--这是否意味着最好也“从娃娃抓起”?
答:对极了!有一句老话,叫“性格是从小养成的” 。在过分注重智育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必然缺乏了解他人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在保护意识特别浓的父母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必然缺乏独立性 。相反,如果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让他接触“情绪教育”,给他一个温暖、鼓励、健康的成长环境,创造足够多与同龄人相交往和交流的机会,教他们如何控制或平息愤怒、焦躁、忧郁等不良和消极情绪,这对他们的一生都能起到最积极的作用 。
问:“情商”较低的人在儿童期就会显出竞争的劣势吗?
答:那还用说!一个经常被焦虑、愤怒等消极情绪困扰且不知如何摆脱的孩子肯定难以成为班上的学习尖子 。一个与集体格格不入因而常常“形只影单”的孩子也往往缺之自信,因而往往缺乏出类拔萃的内在动力 。那些分不清愤怒、空虚、忧郁、饥饿等感觉的小女孩们往往喜欢大吃大喝、饮食无度,相反那些善于分清自己种种感觉的小女孩们则往往可以明智地作出自我控制的选择 。此外,那些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的孩子往往难以在失败后重振旗鼓、迎头赶上 。同时过分冲动,不善控制愤怒,以及不善理解别人情绪的
问:现在孩子的“情商”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
答:我们曾分别在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末期对全美2000余名少年儿童进行了全国性的专题调查,由教师和家长打分 。统计结果令人忧心:15年来,孩子变得更易冲动、发火也更不合群,其中的一个原因与家庭有关,孩子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家庭变得越来越小(时下孩子与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同住的“三代同堂”式家庭也越来越少 。孩子们更多地与电视机、游戏机、电脑为伴,因而往往缺少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 。
问:在历史上,有没有“智商一般但情商很高”的人在事业上大获成功的例子?
答:最典型的例子要算历届美国总统了 。最负盛名的富兰克林、华盛顿和罗斯福都是“二流智商、一流情商”的代表人物,肯尼迪和里根智商只属中流,但却因为善于交朋结友而被许多美国人誉为“最优秀、最可亲的领袖” 。而自小就有“神童”之称的尼克松、威尔逊和胡佛,却由于不善与他人合作而声望不高 。至于前任总统克林顿,据分析也是个“智商高但情商平平”的人物,无怪乎常常陷入或与公众作对或过分讨好的尴尬之中--看来克氏也须在改善其“情商”上再作一番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