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敢叫“瓷母”? 瓷母介绍


为什么敢叫“瓷母”? 瓷母介绍

文章插图
瓶外底中心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为什么敢叫“瓷母”? 瓷母介绍

文章插图
清代乾隆时期“各种釉彩大瓶”
为什么敢叫“瓷母”? 瓷母介绍

文章插图
乾隆时期御窑厂督陶官唐英
为什么敢叫“瓷母”? 瓷母介绍

文章插图
乾隆时期的御窑厂
近日,故宫博物院历经两年筹备的最新陶瓷馆在武英殿向公众开放,其中一件瓷器,可谓是引爆全场!它就是上过《国家宝藏》、在瓷器界可谓雄霸天下号称“瓷母”的清代乾隆时期“各种釉彩大瓶” 。
据悉,“瓷母”是我国官窑瓷器中,器形最大、釉彩种类最多、工艺最复杂的瓷器 。这次故宫博物院新陶瓷馆开放,“瓷母”会在武英殿正殿通过一个独立展柜进行展出,观众可以近距离观看“瓷母”每一道美丽釉彩——
技艺登峰造极
“瓷母”美誉实至名归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这样的说法,肯定是有原因的 。
称“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为瓷母,并不因为它是中国瓷器审美的巅峰,也不是因为它的器物形状超凡脱俗,而是因为它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据说光釉彩,就包含了从宋到清的17种,其釉彩和烧造工艺达到了巅峰 。所使用的“釉上彩”有金彩,粉彩,洋彩珐琅彩 。“釉下彩”有青花,还有釉上和釉下相结合的斗彩 。所使用的釉,有仿哥釉、仿钧釉、仿汝釉、仿官釉、松石绿釉、粉青釉、霁蓝釉、酱色釉 。各种釉色之间用一道金彩或青花相隔,让这件瓷器显得既富丽堂皇,而又不失节奏感 。也就是说,在这件瓷器上,你能看到中国瓷器烧造的各种技法,也能看到瓷器史上的各种釉彩 。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这件慈母体量硕大,瓶子自上而下一共分为15个装饰层,一共有17种不同的釉彩 。按照瓷母的装饰层次,专家详细解说和品赏了这件艺术珍品之美 。
首先,这件瓷母第一层至第三层,洗口的口沿处装饰为“洋彩胭脂地缠枝花卉” 。在第一层洋彩装饰的地方,还使用了轧道的装饰手法,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瓷母第二层模仿的是铜胎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纹饰装饰为“洋彩绿地缠枝花卉”,这里面采用了乾隆时期的另一个新的技艺,就是仿生瓷技术,仿生瓷指的是用陶瓷去模仿其他材质的器物 。第三层纹饰、装饰采用了仿哥釉的技法,哥窑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俗称百圾碎,特点就是金丝铁线、紫口铁足 。第四层纹饰是典型乾隆官窑的青花缠枝花卉,上面所用的青花,发色青翠,沉着稳定,层次清晰 。在第四层纹饰的左右两侧,也就是瓶颈部位,分别装饰有金彩夔龙纹双耳,夔龙纹双耳是仿汉代玉器造型,精工细作工艺精湛 。第五层装饰一道松石绿釉,这同样又是一层仿生瓷,以松石绿釉和开片纹相结合,模仿天然绿松石的颜色和铁线,惟妙惟肖 。瓷母的第六层纹饰叫作仿钧釉,也叫作窑变釉,钧窑和哥窑一样,同并列为古代五大名窑之一 。钧窑最大的特点就是窑变,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在第六层纹饰中所采用的玫瑰红色色泽莹润,这个颜色也是钧窑中最美丽的颜色,而这一抹红色,恰恰又给整个大瓶画龙点睛 。第七层纹饰采用的是乾隆斗彩,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互相辉映 。大家都知道明成化斗彩赫赫有名,在万历时期就有:“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的说法 。第七层正是在仿造成化斗彩的基础上,加上了本朝特色,绘制的乾隆斗彩 。第八层装饰采用了粉青釉贴塑皮球花的手法,模印的皮球花大大小小,面貌各异,美妙而立体,吸纳了宋代龙泉窑的装饰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