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病不要迷信输液

【孩子看病不要迷信输液】

孩子看病不要迷信输液

文章插图
现在很多感冒发烧患者在看病时,往往主动要求输液 。他们认为输液好得快,不耽误工作学习,医生劝说先口服药物治疗,也不接受 。特别是不少患儿的家长,爱子心切,强烈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希望迅速退烧;有的孩子体温刚过38℃,家长也要求输液,理由居然是“家里住得很远,半夜里如果发高烧再来医院挂盐水太不方便” 。
那么,家长为孩子“争取”来的输液机会,真对孩子健康有好处吗?
不可否认,输液治疗有优点,如药物吸收迅速、见效快,可避免药物破坏消化液等 。凡病情危急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或不适于口服的药物,都可以采用这种治疗方法 。
当然,输液治疗也有缺点:一是操作较复杂,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用具,还要严格消毒,并且会使患儿疼痛,心理上拒绝医疗;二是输液针要刺破皮肤、肌肉和血管,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问题,如感染、刺伤神经、传播疾病等;另外,在输液时,大量患者长时间滞留于一个空间内,特别是抵抗力较差的病人,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甚至有可能出现静脉输液风险,比如输液反应——患者突然发冷、寒战、发热(轻者发热常在38℃左右,严重者高热达40-41℃),并伴有恶心、呕吐、头痛、脉快、周身不适等症状 。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输液反应是无法绝对避免的,严重的输液反应对于体质较弱的人影响很大;另外,静脉药液中存在不溶性微粒,这些微粒人的肉眼看不见,进入体内循环系统,不能在体内代谢,有可能造成小血管的堵塞、肉芽肿等不同程度的影响 。
临床上常会给感冒发烧的患者查血象,大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并不高,也就是说大部分患者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有一个自愈的特点,目前没有特别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一般是对症、支持疗法 。比如退烧药、止咳药,这种对症治疗可以让病人机体不那么痛苦,抵抗力增强 。而静脉输液往往不能有效缩短病程,反而提高了相应的风险,增加了医药费的支出和患儿的心理恐惧感 。
因此,我们最恰当的做法是听从医嘱,科学理性就医 。根据诊疗规范,医生选择给药途径的原则是“能用口服的就不用肌肉注射,能用肌肉注射的就不用静脉输液 。”不管是哪一种治疗方法,都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加以选择,不要片面认为哪种治疗方法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