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五彩瓷器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明清五彩瓷器的特点( 二 )


明代五彩瓷经过了数朝的发展,到了嘉靖一朝已相当成熟 。此时的釉上五彩瓷器,以色彩斑斓而著称 。官窑和民窑都有大量生产,无论其质量和烧造数量都蔚然可观 。开创了五彩瓷制作的新局面 。此时期在用彩方面,也有一些变化 。如官窑瓷器在色彩上较前朝更加丰富,多用红、绿、黄、赭、紫、孔雀蓝等色彩绘 。红彩为“枣皮红”;绿色为孔雀绿,分为大绿、淡绿;紫色为艳丽赭紫;黄彩似蜜蜡 。此时“黄上红”工艺运用得较为普遍 。大面积使用红彩形成了嘉靖五彩极为绚丽浓重的特征 。嘉靖五彩造型多为大器,如大罐、大缸、大盘、花盆等 。常见纹饰有云龙、云凤、花鸟、八仙、八吉祥等 。
明代万历五彩瓷仍以前代风格为主体,新出现了以镂空工艺和五彩相结合的装饰方法 。万历朝的釉上五彩的色彩继承了嘉靖一朝的特点,与嘉靖时期的五彩多有相同之处,都是以红、绿两色为主,其中点缀黄、黑彩等 。红、绿彩更加鲜艳、热烈,对比强烈 。嘉靖、万历时的五彩器均装饰繁密,色彩绚丽,制作工艺和造型大同小异,因此常常被归于一类器物 。但嘉靖五彩多用孔雀绿彩,万历五彩则不然,这是两朝五彩器的重要区别 。
天启、崇祯时期的釉上五彩瓷器已不如嘉靖、万历时五彩色泽浓重,色泽趋向柔和,淡雅宜人 。用红、黄、绿、紫、孔雀绿等色渲染,纹饰绘画生动洒脱,具有中国文人画的笔墨情怀 。但是有一类五彩器比嘉靖和万历五彩更加浓烈,红色为深红,绿为黑绿或黄绿,青花颜色也发黑 。还有一类厚胎的白地五彩器,施釉较厚,口部多为酱黄釉,多用标记款识 。这一类器物多以民窑制品为主 。崇祯一朝五彩器发现得不多 。

明清五彩瓷器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明清五彩瓷器的特点

文章插图
清乾隆 仿斑竹五彩花鸟纹墨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釉上五彩
顺治时釉上五彩瓷在明代基础上继续烧造,并且有所创新,除一部分仍保留明末的风格外,另一部分则呈现出清代釉上五彩的新面目 。这一时期色彩多见红、绿、黄三色,红色为枣皮红,绿色为深绿,都非常浓重 。也有一种相对清秀、较淡的色彩,釉面光亮匀净,呈色较淡,部分器物的颜色容易脱落,器物的绘画多以人物画为主 。
五彩瓷器发展到康熙时期有了重大突破,此时发明了釉上蓝彩,替代明代所用的釉下青花 。釉上蓝彩的创烧成功,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青花五彩占主流的局面 。蓝彩色浓而且鲜艳,胜过青花 。康熙时期的釉上五彩是在明代嘉靖、万历五彩瓷器和顺治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制作工艺高超,彩色鲜明透澈,彩饰华丽,绘画线条刚劲有力,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此时五彩用多种色料进行绘制,官窑以规矩的绘制和细腻笔法著称,而民窑则以釉彩浓重艳丽、画意清新活泼见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瓷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 。康熙五彩由于色彩丰富,红彩比明代五彩用得少,因此,它的画面色彩显得沉稳、热烈而不浮躁,这是其鲜明特色 。
康熙五彩仍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 。其中釉上五彩最能反映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艺术成就和特色 。康熙釉上五彩除了常用的红、绿、黄、褐、紫等彩外,釉上蓝彩和黑彩的烧制成功,使其画面更加华丽 。此时所用的青料是云南的珠明料,色泽翠艳 。黑彩特点是如黑漆一般,在白釉的衬托下更显得黑白分明,在康熙五彩中运用广泛,进一步增强了色彩的表现力 。黑彩多用于画树木的枝干、花卉叶脉、山岭山峰、人物的眼睛、发髻、装饰的飘带、鞋子等,后又用于画图案的轮廓线、局部点染或片断画面,最后发展到大范围使用,并在黑彩上涂一层玻璃白,使黑彩显得更加漆黑明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终,促使了独立的墨彩瓷器品种于康熙中晚期出现 。此时金彩已在五彩上广泛运用,常见有大面积描金图案,表现出康熙五彩的富丽堂皇 。金彩多用于官窑器物 。黑彩、蓝彩、金彩的出现使得画面更加写实、逼真 。康熙釉上五彩的装饰手法多姿多彩,有白地五彩,蓝青地五彩、蓝地描金五彩、米地五彩、红地五彩、蓝地五彩、墨地五彩、哥釉五彩、锦地开光五彩等,充分显示了康熙釉上五彩卓越的彩绘艺术及制造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