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瘫的3个表现 偏瘫患者如何摆放体位

偏瘫患者如何摆放体位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疾病,很多脑卒中患者经抢救后遗留下偏瘫的后遗症,影响日常的活动能力 。康复专家提醒,偏瘫患者在卧床时如果摆放肢体位置正确,能减少压疮、足下垂、足内翻、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肢的康复 。

偏瘫的3个表现 偏瘫患者如何摆放体位

文章插图
脑卒中的患者,很多经抢救后遗留一侧肢体偏瘫的后遗症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刘刚介绍,偏瘫患者在躺卧时要注意摆放正确的肢位,可以对抗患者的肌痉挛,减少压疮、足下垂、足内翻、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和减轻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软瘫期可用患侧卧位
刘刚介绍,偏瘫患者在软瘫期或痉挛较重的,尽量采取“患侧卧位”,有助于患者压迫肢体促进患侧感觉输入,同时方便患者健侧活动,增加早期康复信心 。
患侧卧位的方法是:
头部摆放舒适位置,可稍高于胸部(拉长患侧);身体与床面稍大于90度,避免患者压迫患侧肩关节及保持肩胛骨前伸,在患者胸背部放枕头或被子或楔形垫等给予固定支持;3.患侧上肢肩前屈约90度,保持肩胛骨前伸,前臂旋后、腕可被动抗重力背伸,若前臂旋前,参考仰卧位手部摆位 。健侧上肢取舒适体位;4.患侧下肢稍伸髋或稍屈髋均可、屈膝 。健侧下肢成迈步位,由枕头支持,稍屈髋、屈膝 。
限制健侧活动有助患肢康复
刘刚提醒,患者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感到疲劳,可每1—2小时翻身一次,短暂转换体时可以采用健侧卧位或仰卧位,但两种都不宜保持时间过长 。长时间健侧位姿势,患肢的活动能力得不到促进,不利于患肢康复;长期仰卧体位受异常反射影响,也容易增加患者骶骨处及跟骨处压疮风险 。
这里要提醒的是,任何时候避免半卧位,因为这种体位会引起不必要的躯干屈曲和下肢伸直,易导致患者痉挛模式加重 。
偏瘫的3个表现1、肢体麻木
患者会突发的一边脸部、手脚发麻、舌麻、嘴麻或一边的上下肢发麻,嘴歪眼斜、吐字不清、流口水和手脚无力,也有可能会突然摔倒 。
2、恶心呕吐
患者常常有恶心呕吐的症状,起初不明显,后期会越发的严重,可能很多人不在意,但后期的影响是很大的,血压不平稳,还会有头晕、眼花不受控制的抽动,鼻子还会经常性的出血 。
3、头晕
【偏瘫的3个表现 偏瘫患者如何摆放体位】平时头痛可能过一会就好了,患者会突然感到头很疼,并且持续时间较长,而且头痛、头晕感越来越明显,无法承受 。
如果有以上三种症状,就要小心偏瘫了,早期的治疗是很重要的,不要不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