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银指的是什么及叫法

作为一个文史爱好者,偶然发现几张清朝漕锭(银锭)的图片,真是非常的惊喜 。这几个漕锭上镶嵌着“汧阳”(今天改称千阳)两个字,还有人的名字 。我不仅产生了深深的疑问,这些漕锭是千阳人的?

官银指的是什么及叫法

文章插图

官银指的是什么及叫法

文章插图
漕锭是银子做成的,是一种地方向国家缴纳的税银(税收) 。漕锭是国家财政收入,属于官银,不在市面上流通,民间或官员不能使用 。刻上地方名称,方便入国库管理 。官银上面的人名字,是银匠的名字,对漕锭的材质具体负责 。官银主要用于支付军饷、官薪、地方建设、赈灾 。官银支出给各地和个人以后,获得官银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将官银再熔化一次,炼出新的银锭或者银块,这就是碎银的主要来源 。这也是“火耗”一词的由来 。指碎银熔化重铸为银锭时的折耗,或是银锭熔化为碎银的折耗 。
现在,我们就容易理解清朝时千阳六个漕锭的意义了 。它们就是千阳县向朝廷缴纳的皇粮国税 。上面铸造“千阳”县名,表示这是千阳县向国家缴纳的税银 。上面的“王成”“张桂”“张海”“吴正”是清朝千阳县四个银匠的姓名 。大家注意到,一个漕锭的上面有“地丁”两个字 。“地丁”不是银匠的姓名,而是表示这是一个缴纳土地税和徭役税的合税,因为地方狭小,所以没有刻上银匠的姓名 。
官银指的是什么及叫法

文章插图

官银指的是什么及叫法

文章插图
这六个漕锭大小不一,有“吴正”字样的漕锭最大,212.3克,约为4两多;有“张海”字样的漕锭有两枚,其中一枚172.4克,3两多,有“王成”字样的漕锭147.2克 。
这些漕锭均为船型,中间低,四面高,似乎寓意人们一生一帆风顺,生活富裕 。但就做工而言,总体上比较粗糙单调,看起来线条不顺畅,表面不光滑,没有其他的花型 。相比而言,有“地丁”字样的漕锭做工好一点,光滑、明亮,视觉效果良好 。
官银指的是什么及叫法

文章插图

官银指的是什么及叫法

文章插图
大家看到这些漕锭,不要以为清朝时民间使用的货币多是银两,实际上以铜币为主 。
【官银指的是什么及叫法】清朝已经过去110年了,我们仍能在那时铸造的漕锭上看到“汧阳”两个字,感到无比的高兴 。它们至少证明,千阳人在历史上为国家的财政收入还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