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教育的10种方法 孩子成材之路从小开始铺垫

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是现在每个家长都十分关心的吧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究竟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是现在很多家长的疑问!如果教育的好,孩子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教育的不好,孩子就有可能会走上歪路,所以说大家千万要注意了!很多家长都以为孩子的教育问题要等到他们六七岁懂事以后才开始,其实并不是这样,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婴幼儿时期抓起 。只有从小培养好孩子的习惯,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意识,才能不让他们在走歪的道路上面越走越远,那么婴幼儿应该如何教育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这几个关键点一定不能错过,赶紧来看看吧 。
以身作则
在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的一切习惯都是模仿父母的习惯,而这种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所以说,想要教育好孩子,就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很好的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方方面面受到爸爸妈妈积极向上的影响,而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些不好的行为,那么孩子就会依样学样,等到他们养成不好的习惯以后,在想要纠正时间就太晚了,所以说爸妈一定要注意,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以从孩子身上看到父母很多问题,想要孩子变得优秀,首先就要以身作则,自己将那些不良的习惯改掉,这样才能够以更加严谨的目标来要求孩子 。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不可代替的教育者
0-6岁是孩子品质及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儿童生命的最初两年,是与父母建立牢固情感纽带的关键期,是儿童未来心理成长并与他人建立信任和爱的关系的基础 。所有关于生命知识的50%,是在生命的第一年学习的,生命的第二年,学习25%,这里的生命知识主要是指爱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
培养儿童的灵性品质其重要性远远超过智力开发
灵是树,心智是果;灵是灯,心智是光 。人的智力是灵性品质的反射 。如果只注重技能的培养(如各种五花八门的早期智力开发兴趣班),而忽视儿童的精神品质的培养,只能是本末倒置,孩子长大成人后,他们的人格就会有缺陷,道德发展受到阻碍 。
合理的管束
管束孩子是告诉他们行为的标准,即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 。管束要有权威: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束的时候,一定要有权威性 。让孩子知道你是严肃的,而且你们提的要求是将伴随惩罚或奖赏的 。合利地限制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束必须是负责任的 。
而且要告诉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 。和孩子的爸爸保持一致性:父母在管束孩子时保持一致,这样孩子可以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 。即使对爸爸的管束有异议,也最好在以后孩子不在场时,再与他进行讨论 。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 。不要惩罚得太多:不可从生理和心理上虐待孩子,要把孩子管好,上策就是对他好的表现进行奖励 。
用积极鼓励的方法,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观
父母需要主动地将基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给孩子 。以便于孩子在社会上成长 。当然,在这方面,身教胜于言传,我们可以做孩子的好榜样 。创建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们不可以让孩子去做我们不愿意的事,也不可以自己做一套,让孩子去做另一套 。只有我们以身作则,注重孩子价值观与礼貌的培养,才能教育出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
高自我价值观的人具有三个“能力”:我有能力;我能与周围的人交往;我能随时随地为他人的幸福作出贡献 。相信自己有学习和成长的潜能,发展出勇气、信仰、自信、信赖生活和他人等等品质 。反之,低自我价值观是一种对自我的消极认识,自责、羞辱、愤怒、憎恨等毁灭性感觉始终伴随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