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把尿

【一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把尿】

一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要把尿

文章插图
把尿 , 不能帮孩子建立自主排尿功能早把尿 , 能帮孩子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吗?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婴幼儿自主排尿功能要随着神经系统、尿道括约肌等的发育而逐步完善 。
人之所以可以自主排尿 , 是因为膀胱积存的尿液满了 , 就会发出需要排尿的信号 , 这个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 , 大脑负责这个部分的中枢就会下达打开尿道括约肌的信号 , 信号到达 , 括约肌放松 , 完成一次排尿 。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儿科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玉玮在微博上指出 ,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完全发育成熟 , 而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之一 。所以 , 在此之前 , 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尿排便的 。1岁以前 , 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 , 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 , 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 , 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 , 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 。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 , 孩子晚上不能安睡 , 非要把一泡尿才能接着睡 , 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 , 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
太早把尿 , 可能造成肛脱、肛裂、尿频太早把尿 , 不仅不能帮孩子更早建立自主排尿功能 , 反而危害多多 。
微博上 ,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原儿科主任张思莱提醒家长 , 对1岁以下的孩子进行把尿训练 , 如果掌握的时间不对 , 很容易引起孩子抗拒 , 反而给以后的如厕训练带来困难 。此外 , 由于把尿不容易掌握时机 , 把尿时间长了 , 孩子的肛门周围压力加大 , 会对娇嫩的肛门括约肌造成损伤 。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主任崔玉涛也指出 , 局部频繁把便 , 婴儿会频繁用力 , 加上自身控制肛门括约肌的韧带相对松弛 , 非常容易造成直肠黏膜经肛门突出的现象 , 也就是脱肛 。脱肛又会造成婴儿排便时部分梗阻 , 增加排便费力程度 , 这又容易引发肛裂 。中国人痔疮发病率高 , 与幼时接受把尿、把便有一定的关系 。
此外 , 如果家长频繁地给孩子把尿 , 会让孩子对大人的指令产生条件反射尿尿 , 非膀胱充盈刺激括约肌而反射排尿 , 孩子由于缺乏憋尿的经历 , 其膀胱括约肌得不到锻炼 , 会导致膀胱容量小、憋不住尿 , 反而容易尿频 。
1岁半以后 , 适合进行坐便训练崔玉涛指出 , 孩子能够接受排便训练的前提是:1.能感到排便到身上不舒服;2.对坐便器和排便产生联系;3.孩子有能力使用坐便器 。一般来说 , 宝宝长到一岁半以后 , 都能灵活地坐、站、走、蹲、起 , 这说明他们的肌肉、神经已有了一定的发育 , 加之宝宝也能听懂大人的指示了 , 所以此时开始训练坐便如厕比较合适 。
可以准备一个适合孩子使用的马桶 , 当孩子表达便意时 , 建议他到马桶那儿去处理 , 但不要催促孩子或期望孩子马上排便 , 如果孩子做到了 , 应表扬;如果反抗 , 不要强求孩子 。慢慢地 , 孩子就会养成如厕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