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的勇敢 勇气的名人例子

说到丝绸之路,张骞就是一个永远不能绕过的传奇人物,两千多年来,张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成为万人的敬仰钦佩的对象 。今天小编就从一些文字记载中管中窥豹,来聊聊对博望侯大人丰功伟绩的片面理解 。

张骞的勇敢 勇气的名人例子

文章插图
说到张骞,绝大多数人首先会说到他历经千辛万苦,出使西域,还被匈奴关押了十余年,经过种种磨难与危险最后终于成功开拓了丝绸之路,总之一句话,出使西域的路上困难重重,充满了未知的危险 。
实际上,就在今天,我们想要挑战丝绸之路都会遇上很多困难 。在张骞那个年代,的确在路上所可能出现的困难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出来的,这点不容置疑 。不过小编根据我自己理解,张骞一行在路上的危险(主要是指很多人所说的政治危险,匈奴人的迫害方面)也许有被夸大的成分 。
或许您会觉得小编的这个看法有点耸人听闻,其实不然,小编说这样的话还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并不是凭空捏造的 。
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话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斗争中也算是一条至理名言了 。朋友和敌人的身份是可以随时转变的,对于两个相邻的国家而言,是干戈还是玉帛往往也是很微妙的变化 。
张骞的勇敢 勇气的名人例子

文章插图
匈奴崛起的时候正是中原大地处于楚汉相争的时代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也意识到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但刘邦经过与项羽火并之后,虽然取胜,但也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汉朝初年的军事、经济实力都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刘邦北逐匈奴的愿望并未完成,反而还被匈奴围困,开国皇帝如此狼狈,差点闹出大笑话 。而此时汉朝内部矛盾也很突出,先是异姓王功高震主威胁朝廷,后是七国之乱霍乱朝纲,按照我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攘外必先安内” 。因此从刘邦开始,至惠帝、文帝、景帝这四朝70多年里,都是以解决内部矛盾为首要任务,而对匈奴则采取以和亲约束为主的怀柔政策,汉朝与匈奴互通关市、互遣使者,至少在表面上来看是邻国友邦,维持了和平,由于大量的和亲通婚,匈奴贵族中的汉人血统越来越多,匈奴亲汉,两国关系比较和谐 。
而这种平静的局面是在汉武帝时期才打破,具体时间是公元前133年,汉朝谋划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诱杀匈奴单于,可能由于匈奴游牧民族敏感的战争嗅觉,也可能是汉武帝的计划不够周密,匈奴提前察觉了战斗即将打响的气息,使得汉朝的计划没有成功,此后匈奴开始了大规模的报复性军事行动,与汉朝彻底撕开脸面,两国关系从和睦走向反目 。
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是公元前139年,马邑之战在6年后爆发,这时候两国的关系其实相对融洽,至少表面上还是和睦共存的,因此张骞作为使者,匈奴应该是要以礼相待的 。
张骞的勇敢 勇气的名人例子

文章插图
我们都知道张骞此行的真正目的是联合大月氏攻击匈奴,我想这应该是匈奴关押张骞十年的真正原因 。虽然张骞不可能告诉匈奴他此行的真正目的,但匈奴应该能猜到,不然匈奴单于也不会问张骞“如果我的使者要去汉朝的南边,汉朝会答应吗?” 。但张骞不说,汉朝也不说,匈奴也不能说,只能跟着装糊涂,因为当时两国都需要保持友好邻邦的关系,谁也不愿意率先撕开伪装,这才是政治高手的表现,明明是敌人却要说是朋友,明明是朋友还要装着不认识 。所以对于匈奴而言除了放回张骞以外,就剩下软禁张骞这条路,不可能放任张骞穿越匈奴前往大月氏的 。而以张骞的富于冒险与执着的性格来看,即使匈奴想要遣返张骞,张骞肯定也会想办法滞留在匈奴,找到合适的机会继续完成出使大月氏的使命,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