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首风趣幽默的古代打油诗 搞笑古诗顺口溜

所谓打油诗,一般指语言通俗、诙谐幽默、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 。
打油诗可能在艺术高度上比不了那些诗词名篇,却更加接地气,让人更容易有共鸣 。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文化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2首风趣幽默的古代打油诗,好玩而又有文采,让人会心一笑 。
第1首,《嘲聂崇义》:近贵全为聩,攀龙只是聋 。虽然三个耳,其奈不成聪 。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郭忠恕 。诗的内容,正如诗的名字所说,是专门用来打趣“聂崇义”这个人的 。
诗的手法很简单,就是揪住聂崇义姓名里面的“聂”字大做文章,通过汉字特有的艺术美,来展示一种“嘲笑”的功能 。

2首风趣幽默的古代打油诗 搞笑古诗顺口溜

文章插图
聂是三个耳朵组成的 。耳加贵,就是“聩”,也就是耳聋的意思 。耳加龙,还是聋 。
我们都知道,贵和龙在汉字里面是比较好的意思,结果和耳凑起来,就“聋”了,就变得不好了 。
这说明什么呢?这肯定是说明了耳字不太好啊 。就好像一个高手加一个菜鸟,打不过人家两个普通人 。绝对都是菜鸟的锅啊 。
既然耳字那么挫,那么三个耳联合起来,变成聂,也是没有什么用 。看上去变强了,实际上变捞了 。
2首风趣幽默的古代打油诗 搞笑古诗顺口溜

文章插图
所以,诗句的最后一句说“其奈不成聪”,三个耳的聂,还是“聋”,而不是“聪” 。
显然,这是郭忠恕对聂崇义的嘲笑,属于生活里常见的开朋友玩笑,达到一种欢乐效果,让别人也能够会心一笑 。
当然,对聂崇义本人来说,这个玩笑就有点过分了 。说是“不聪”,既可以理解为聋,也可以理解为傻子 。无论怎么理解,感觉都是被嘲笑了 。
而聂崇义也很有才,他挨了打自然不会软弱认输 。相反,他眼珠子一转,马上有了对策,笑着对郭忠恕说:“莫笑有三耳,何如 蓄 二心?”
这两句一说,简直就是必杀技,就是游戏里面的大招,瞬间让郭忠恕哑口无言,让郭忠恕面红耳赤,无力还击 。
为什么说这两句话很厉害呢?
聂崇义同样从汉字的字形上做文章:“你别看我的聂是三个耳,可是你郭忠恕的名字里带有两个心呢 。
三个耳再不好也就是耳聋,这只是生理上的毛病 。
可是你有二心,对君王国家不忠诚,那可是道德品质上的毛病,那可就乖乖不得了哦!这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祸哦 。”
聂崇义乃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类似于慕容复的“斗转星移”神功,直接用敌人的看家本领打敌人,让敌人惭愧羞耻,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
所以说,虽然有时候拿打油诗嘲笑朋友,感觉很欢乐的,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万不要把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不然,说不定,真正被取笑的反而是自己 。
2首风趣幽默的古代打油诗 搞笑古诗顺口溜

文章插图
第2首:巡关每傍摴蒲局,望月还登乞巧楼 。第一莫教娇太过,缘人衣带上人头 。
不知元在鞍轿里,将谓空驮席 相归 。火炉床上平身立,恰与夫人作镜台 。
唐代学者赵璘家世显贵,博学鸿词登科,代表作有笔记小说《因话录》 。可惜是赵璘长得不好看,尤其是身材矮小,就是现代人说的“矮个子” 。
所以赵璘一直到成名之后才找到老婆 。在结婚那一天,晚唐著名诗人薛能给赵璘当傧相 。傧相,也就是婚礼时候接引宾客和赞礼的人,可以简单理解为“司仪” 。
薛能忍不住开起了朋友的玩笑,对大家念起了这首诗:“巡关每傍摴蒲局,望月还登乞巧楼 。第一莫教娇太过,缘人衣带上人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