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超市购物教案


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超市购物教案

文章插图
大班社会活动超市购物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并会灵活运用,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产生购物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超市购物教案吧 。
活动设计背景
该活动属于“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的设计 。在本次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摸摸、看看、分分、说说,发现了硬币和纸币的不同和相同之处,充分体现了幼儿在自我操作中获得了知识 。本次活动以游戏为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初步掌握了购物的基本常识,引导幼儿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
【附教学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超市购物教案】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并会灵活运用 。
2、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产生购物的兴趣 。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
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情
2、人民币学具每个幼儿1套
3、实物若干、标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卡通之歌”进入活动室 。
师:“宝宝们,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嘟嘟超市的门前,你们知道超市里是干什么的吗?(幼儿:卖东西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超市吧!
(激发幼儿购买的欲望 。)
二、幼儿进超市购物
1、师:“宝宝们看,超市里摆放的东西多整齐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是什么(教师指向文具区)(幼儿会说:“这里有铅笔、棒棒胶、橡皮、尺子”等),这里是卖学习用品的地方,是文具区 。
依照此方法逐一介绍生活用品区、图书区、食品区 。
(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
2、师:“宝宝们看,每排物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签,它表示上面的物品是多少钱,我们在卖东西的时候要看好价格和手中的钱再买,下面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钱包,自己去卖东西好吗?
(分发钱包,幼儿自己去购物)告诉幼儿买完东西要到收印台去交钱 。买东西时不推、不挤,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 。(保育员老师扮演收印员)
3、幼儿在卖东西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只是旁观,不给予帮助 。
4、师:“宝宝们到老师这边来,老师看看你们买到什么东西了?”
幼儿围到教师身边,师问:“你买到什么了?”“你为什么没买到东西?”
有的幼儿没买到东西可能活说:“我不认识钱 。”“我不认识上面的字 。”“我不会花钱 。”等,这时教师让买到东西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买到东西的 。
(此环节让幼儿认识到不认识钱不会花钱是买不到东西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欲望 。)
三、交流比较
请买到东西的幼儿到这边来并说说自己买的是什么、怎样付的款 。
如:
用1角钱买了一根铅笔 。就在桌子上摆出一根铅笔、1角的标签和一个1角的硬币,从而让幼儿认识1角钱 。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及1元的硬币,并了解5个1角和1个5角一样多,2个5角和1个1元一样多,10个1角和1个1元一样多 。
(在幼儿叙述的过程中不认识人民币的幼儿学到了本领,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怎么使用,他们会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