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和惩罚的局限性( 二 )


”Sam哭啊哭 , 吃完晚饭还接着哭 。于是小巫让他给自己以前的保姆佟阿姨打了个电话 , 分享一下这个悲伤 。
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呢?有的会把金鱼抢过来 , 不许孩子玩;有的看到孩子哭会心软 , 马上去市场买一条回来;有的会借此将孩子训斥一顿……小巫讲 , 这些应对的办法 , 无法让孩子从这件事情中得到成长 。小巫对待整个事件的做法可以反映出她的理念:事先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 , 做出一定规劝 , 但是不强迫孩子 , 选择权在孩子手里 。
当事件发生后 , 让孩子体会自己行为的后果 , 那就是最喜欢的金鱼死了 , 尝到了失去金鱼的痛苦 。

12 3
惩罚孩子的10大智慧
处罚孩子的哲学(附图)



己对这痛苦负责:自己弄死了金鱼 , 没有别人可供谴责;天晚了 , 爸爸妈妈不能马上再去买一条;明天要去幼儿园 , 只有再等一星期 。尤其家长不要急于自己采取措施 , 自己去弥补孩子的痛苦 , 这些后果都是要孩子自己承担的 。当孩子痛苦时 , 爸爸妈妈要和孩子“共情” , 不要斥责孩子“我不是早告诉过你吗?谁让你不听?”允许孩子发泄悲伤的情绪 , 可以抱抱他 , 安慰他:“丢掉了心爱的东西 , 真让人难过呀 。
”但是家长的情绪要平静而坚决 , 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而痛苦或烦躁 。在发泄难过的情绪之后 , 孩子只有接受现实 , 学会用理智规范情绪 。于是孩子从中吸取了教训 , 懂得了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经验 , 便获得了成长 。
小巫在第二天和儿子Sam一起看剩下的两条金鱼 , 小巫说:“我知道你爱它们 , 喜欢和它们玩 , 但是不能抓着他们不放 。”Sam立即回答:“我知道了 , 我就看 , 不摸 。”
在一些事情上采取逻辑后果
并非每一种行为都有非常明显的自然后果 , 小巫说 , 那就要求发挥做父母的引导责任 , 给孩子树立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 , 一旦规则被打破 , 可以采取一些逻辑后果 。
比如 , Sam每天都经历一系列他喜爱的活动:吃冰淇淋、看电视、听故事 。小巫告诉孩子 , 如果他的行为是正常的 , 那么他的生活也会正常进行 , 所有他喜爱的事情也会照常发生 。然而 , 如果他的行为不正常了 , 做了不恰当的事 , 扰乱了他人的生活轨道 , 那么他的生活轨道也会随之发生错乱 , 他所喜爱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 爸爸妈妈会根据情况取消他的某些特权 , 他会失去享受生活的机会 。
Sam每天的晚上的程序是刷牙、洗澡 , 听故事 , 上床睡觉 。可是有时候 , Sam就是不想刷牙 。劝导无用 , 小巫还是会按时要求Sam上床睡觉 , 但是因为刷牙问题耽误了时间 , 讲故事就只有取消了 , Sam就听不到喜爱的故事了 。
行为后果法 , 对父母有四大要求
小巫认为 , 实施行为后果法 , 对父母有四大严格要求:
第一 , 必须能“狠”下心来 , 让孩子经理自己行为的自然性、社会性或者逻辑性后果 。比如 , 告诉孩子如果贪玩不回家就会错过晚饭的机会 , 就一定要实施 , 家庭食堂按时开饭 , 按时关张 。而不是孩子回家后一哭一闹 , 心一软就给饭吃 , 那样孩子根本无法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