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遵守规矩的孩子才更独立

文章插图
周末,几个孩子在户外玩耍 。陈晨的手里正举着一把玩具手枪,四处扫射着 。突然,一辆玩具坦克轰隆隆地开了过来,车顶上有一排五颜六色的灯正炫耀地闪烁着,这吸引了陈晨的注意力,他立刻扔下自己手里的玩具枪,。饿虎扑食般地逮住了坦克 。
坦克的小主人杨杨不干了,他赶紧跑过来拦住陈晨,大声喊起来:“这是我的坦克,我不能给你!”
小陈晨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了杨杨一眼,紧紧地护着刚刚抢到手的坦克,那神情仿佛在说:“什么?我喜欢的东西怎么可能是你的?”
对于习惯了左右家中每个成员的陈晨来说,他需要什么,什么就是属于他的;他喜欢什么,什么就会不折不扣地来到他身边 。在他心目中,规矩是一个十分遥远的东西,它约束不了任何事情,自己的需要就是规矩 。
规矩,这个看上去有些冷峻的字眼,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 。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这些临时或者非临时建立起来的规矩,就像一道稳固的围栏,护卫着孩子们一点点地走向自立,让他们学会坚持他的原则,同时又能在小事情上灵活变通,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但是,孩子不听话,不守规矩,几乎是每个家长都要面临的事 。为什么家里的孩子总是爱耍赖、不听话?同样的规矩即使重申了好几次,软硬兼施,最后还是以孩子的哭闹来结尾 。
其实,要想让孩子守规矩、听话,就必须先弄清楚孩子耍赖、不听话的原因 。当孩子出现耍赖.不听话的情形时,绝对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背后一定有其动机与原因,因此不可只是一味地责骂孩子不遵守秩序的行为 。
幼儿的表达能力都很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逐渐拥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却尚未学会管理自己,因此面对家长的规定有不满时,碍于表达的不完整,或是不懂得如何说明,就会以反抗、不听话的表现作为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而有些孩子在因不听话而受到斥责时,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以哭闹来耍赖 。
有些家长为了制止孩子哭闹,或出于心疼孩子,就会答应孩子的要求 。这便会建立孩子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只要哭闹家长就能听自己的,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此后一遇到类似的情形,他就沿用这套坏习惯 。
这种对孩子的过分顺从,会逐渐让孩子变得任性、自我、孤僻,或者出现其他不良行为,如好动、攻击性强等 。因此,家长要弄清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孩子的“违规行为”要惩罚
最高明的教育,不是强迫孩子去遵守各种规则,而是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一旦孩子认识到他做的一些事是家长不赞同的,他也会感到不愉快,他就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排除干扰,遵守相关的规则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做事时是只看眼前不计后果的,生活经验又贫乏,因此对事物发展的预见力非常薄弱 。
要让孩子意识到某些规则的必要性,家长就要在保证孩子健康的前提下,让他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经过亲身实践,孩子就会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逐渐被事实教育着建立起遵守规则的意识 。
比如,家长想要让孩子养成定时吃饭的习惯,可是孩子每到该吃饭的时候都不按时吃,或者边吃边玩 。即使给他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 。这个时候,就可以把饭菜收起来,给他设定一个时间,告诉他只有闹钟响了才可以再吃饭 。
不论此后孩子如何折腾,都不要手软,一定要等到闹钟响了再给他饭吃 。这么来几次,孩子自然就会明白,如果不按时吃饭,他的肚子就会受到惩罚,他就要挨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