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孩子顺利度过幼儿园的九月

当幼儿的生活环境或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当“变化”后的环境与原来的经验冲突时,幼儿就可能感觉受挫而情绪烦躁,“拒园”行为即是一种典型表现 。教师要明确幼儿拒园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
苦恼和逃避是部分幼儿入园初期最普遍、最典型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比较一下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体验一下幼儿在幼儿园和家庭环境下不同的境遇,我们不难发现导致幼儿入园适应障碍的原因:
(一)情感依恋的迁移
孩子与父母或养育者朝夕相处,建立了坚固的依恋关系,这种依恋构筑了幼儿安全感的基础 。入园初期,幼儿突然离开了原有的依恋对象,而与教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还需假以时日 。此时,幼儿面临“情感迁移”的心理冲击,陷入极度的心理焦虑之中 。另一方面,多数孩子在家中已习惯“小皇帝”的待遇,进入幼儿园后,众星捧月的感觉难于维持,也会导致其失落的心情 。
(二)集体生活中纪律与规矩的约束
幼儿在家的生活一般是宽松而随意的,想吃就吃,想玩就玩,既没有内容的规定,又没有时间的限定 。相对而言,幼儿园的生活显得有目的、有组织、其间还必须遵守一定的常规要求 。例如:吃饭不能讲话,上课不能随便离开小椅子等等 。对幼儿来说,行为举止一旦受到约束,他们就会感到不自在 。
(三)良好的生活习惯既将养成,以往的习惯被打破
幼儿入园前,孩子在家往往会形成一些特殊的生活习惯,就作息习惯而言,有的晚睡晚起,有的从不午睡,有的要妈妈陪着睡等等,入园后,这些习惯失去了实现的可能,幼儿的习惯被中止,导致了幼儿的不适应 。
避免、克服幼儿“拒园”现象的发生,是家庭与幼儿园教师的共同责任 。我们认为,只要采取措施做好家园衔接,缩小家园差别,尤其是心理境遇上的差别,就能帮助幼儿顺利减轻入园“阵痛” 。做法如下:

首先:在家庭方面,家庭在幼儿入园适应中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幼儿做好入园准备 。
可分三方面进行:
一、生活能力的准备.如:大小便自理能力,独立吃饭的能力,能够简单表述自己想法的语言表达能力 。
二、生活习惯的准备,如:早睡早起,中午按时午睡,自己吃饭不用大人喂,独自睡觉等 。
三、情感的准备:家长要有意识的带幼儿去幼儿园看看玩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了解幼儿园的活动,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喜欢向往之情 。父母千万不能在幼儿犯错误时威吓:“再不听话,明天就送你去幼儿园,让老师来管你 。”这样老师就充当了大灰狼的角色,无形中让孩子对幼儿园的老师充满了恐惧 。家庭帮助幼儿所做的上述准备实际上是和幼儿园生活、保教要求一致的,可以有效减轻幼儿入园时承受的压力 。在我们幼儿园,家长来给幼儿报名时,我们会人手一册《幼儿入园须知》,书里详详细细的讲述了家长应怎样为孩子的入园做好铺垫 。
其次, 幼儿园在幼儿适应中的应做的工作 。
一、在入园前,教师利用暑期休息的时间,通过家访与幼儿家长交流沟通,请家长填写了有关幼儿生活规律的表格,对幼儿及其家庭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调查,熟知幼儿的好恶,如:“爱玩什么玩具?”“爱吃什么饭菜?”;记住幼儿的生活习惯, 如:“什么时候上大便?”“睡觉时有什么习惯?”;弄清幼儿的情感特点,如:“最喜欢谁?”“比较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家访虽然是一种古老的沟通形式,但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却具有特殊的意义 。可以减少幼儿的陌生感,产生“我认识这个阿姨”的印象;教师通过家访,能有效的解决幼儿的适应障碍,容易取得幼儿的信任,加强与幼儿沟通的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