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严防死守手足口病


从细节严防死守手足口病

文章插图
手足口病之所以会在晚春以及早秋的时候发生几率较高,主要是这两个季节非常适宜细菌以及各种病毒的生长,家长们平时应当多注意孩子的身体和情绪变化,如果发现手口足部位出现了红疹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在初期的时候治疗效果会非常的显著,那么,从细节开始严防死守手足口病?
一、五岁以下儿童的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卫生,不要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要及早就医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唾沫、污染物品或食品进行传播,因此,预防“病从口入”,加强日常用具消毒和隔离病人是控制蔓延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
二、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体机构,要做好晨午捡,注意儿童的体温、口腔和手足,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 。幼儿园、学校不应让小儿共用餐具,小儿使用的餐具最好做到餐前高温消毒 。
三、预防手足口病请记好15字口诀“勤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
手足口病需要及时诊治,时间不等人,及时发现及时诊治才能让宝宝远离疾病,还宝宝健康的身体,宝宝的抵抗力本来就较弱,所以需要家长的细心关注啦 。手足口病多发于孩子这类的易感人群,多发季节为春夏季节,大家一般治疗疾病都靠西药来求康复 。你试过中药么,中药在中国好歹也传承了几千年,自然有它所存在的价值 。其实中药比西药的效果要好,尤其对于手足口病类的,有很大的帮组 。
学龄前儿童为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 。”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因此在流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应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 。
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 。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 。
治疗以清泄心火为主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祛湿,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或兼以透疹外出 。在发疹初期,患儿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 。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 。
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 。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 。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 。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 。因此,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 。
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 。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 。另外,还可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