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二 )




唐代 , 重法度的楷书进入鼎盛时期 , 其中的代表是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和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颜真卿还有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 。而草书的代表则是“颠张醉素”:张旭/《古诗四帖》和怀素/《自叙帖》 。自此 , 篆隶楷行草五大书体的巅峰已成 。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唐 颜真卿《多宝塔》整碑 民国拓本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整拓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南宋拓本(节选)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拓本(节选)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唐 颜真卿 祭侄文稿 28.8X72.3cm 麻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下第二行书)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唐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29.5x603.7cm 辽宁博物馆藏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唐 怀素《自叙帖》 29.4x773.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及以后的书家都是在追求融汇五体的基础上 , 力求个人气息 , 以宋四家“苏黄米蔡”为代表:苏东坡/《寒食帖》、黄庭坚/《松风阁诗帖》、米芾/《蜀素帖》和蔡襄/《纡问山堂帖》 。元代的赵孟頫更是楷书、行书的集大成者 , 代表作《帝师胆巴碑》(又名《龙兴寺碑》) 。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北宋 苏轼《黄州寒食帖》纸本 34.2x18.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下第三行书)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北宋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 纸本 32.8x219.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北宋 米芾《蜀素帖》绢本 29.7x23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北宋 蔡襄《纡问山堂帖》纸本 24.8X2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元 赵孟頫《帝师胆巴碑》33.6x563cm 纸本长卷 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风格化的流行


自从宋徽宗赵佶创立瘦金体开始 , 书家们就越来越强化作品的形式特征 , 融汇篆隶楷行草已经远远不够 , 需要标新立异的个人符号化 , 逐渐演变成书法(个人)风格化的一股潮流 。
看懂中国书法,先了解这三点 书法知识

文章插图
北宋 赵佶《芙蓉锦鸡图》81.5×53.6cm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题款为瘦金体)


元、明的书法家主要还是以继承传统为主 , 直到清代 , 特别是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一批人 , 无论是书法 , 还是绘画 , 都在寻求标新立异、与众不同 , 代表人物有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介于楷隶之间,又有少许兰竹成分;隶书称为“八分书”) , 以及金农的漆书 , 他们突破了传统书法的标准 , 树立了形式鲜明的符号化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