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的故事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的故事

文章插图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的故事】官渡,位于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不到200里,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 。现在在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的故事

文章插图
东汉末年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它却沉重地打击了汉朝地主阶级的统治,使早已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地主豪强也纷纷组织“部曲”(私人武装),占据地盘,形成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转入争权夺利、互相兼并的长期战争,造成中原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当时的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 。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的故事

文章插图
建安三年(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 。建安元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建安二年(197年)春,袁术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 。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进讨袁术并将其消灭 。接着又消灭了吕布,利用张杨部内讧取得河内郡 。从此曹操势力西达关中,东到兖、豫、徐州,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以北大部地区,从而与袁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 。建安四年(199年)六月,袁绍挑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昌,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
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统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豪强拥兵割据,逐鹿中原 。时袁绍拥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图谋相机消灭仅据兖、豫二州的曹操 。建安五年一月,袁绍率精兵10万南下 。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 。四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于白马(今河南滑县境)击斩袁将颜良,败袁军 。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 官渡之战的故事

文章插图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 。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其间曹操因兵疲粮缺,一度欲回守许昌(今河南许昌东) 。谋士荀彧认为,曹军以弱敌强,此时退兵必为所乘;反之,袁军轻敌,内部不和,相持既久必将有变,正可出奇制胜 。曹操纳其言,派兵袭烧袁军粮车;又亲率精锐5000奔袭袁军乌巢(今河南境)粮屯,全歼袁军,烧毁全部囤粮 。消息传来,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 。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7万余,袁绍父子仅率800余骑北逃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袁绍则从此一蹶不振 。官渡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有名战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