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迟迟不会走路的7大原因

1.大人抱得太多

宝宝迟迟不会走路的7大原因

文章插图
现在的宝宝往往受全家宠爱 , 家里的老人、爸爸妈妈出于疼爱 , 总是喜欢把宝宝时时刻刻抱在手里 。这样会大大减少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 , 使得宝宝的注意力很少能放到行走方面 。长此以往 , 宝宝学习走路的本领自然就丧失了 。
专家支招:全家人要形成共识 , 尤其是要跟宠爱宝宝的老人沟通好 , 让他们明白多抱也不是好事 , 懂得放手能飞得更早更好的道理 。妈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 , 为长辈们示范如何合理地给予宝宝自由活动的机会 。
2.体型偏胖
身材偏瘦的宝宝通常动作灵活 , 学走相对早 。而如果宝宝偏胖 , 体重超出正常标准好多 , 肥嘟嘟的双脚就会很难站立 , 走一下就不走了 。
专家支招:适当控制宝宝的饮食 , 尤其是糖分的摄入 , 同时加强锻炼 , 尽量少抱 , 让宝宝多些自由活动的时间 , 最大程度地消耗身体储存的养分 。妈妈不要因为心疼宝宝 , 而放纵宝宝无节制的吃零食 , 更不要限制宝宝的活动 , 尽量让孩子自己寻找方法 , 调动身体机能 , 刺激学走欲望 。
3.穿得太多
冬天气温低 , 宝宝们的衣服裹得一层又一层 , 这样就会使得行动不便 , 当然就没有了行走的欲望 。
专家支招:平时在室内的时候 , 尽量让宝宝穿得轻便一些 , 有空调的场所 , 一件内衣、一件薄外套足够了 , 宝宝的活动能力带动了身体热能产生 , 不太会感觉到冷的 。其实冬天学走路更好 , 因为衣服穿得多 , 不小心摔倒碰到不会像夏天那样感觉到疼 。
4.关注手部动作 , 忽视走路
宝宝着迷各种手部动作 , 总坐着玩 , 减少走的机会 。
专家支招:最好在家中开辟一块专门学走的场地 , 清理掉一些可能影响宝宝注意力的物品 , 专人专时专地训练走路 。妈妈还可以设计学走的游戏 , 将宝宝的活动兴趣从手上转移到腿上 。天气好的时候 , 多带宝宝到户外去玩耍 , 比如草坪、游乐场 , 最好跟几个同龄宝宝一起学走 。
5.环境不利学走
学步环境过于空旷 , 无法让宝宝扶着走 , 以致宝宝学走时害怕摔跤 , 或是无法找到支撑物而失去了学走的兴趣 。
专家支招: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教授表示 , 宝宝学走路过程中 , 父母的“搀扶”也一定不能忽视 。就算环境中没有支撑物 , 宝宝学习走路时 , 父母也可以在前面鼓励 。还可以让宝宝扶着墙面、沙发、茶几、小床、栏杆移步 , 父母在宝宝身后 , 扶住宝宝的胳膊 , 带动他向前迈步 , 慢慢过渡到握住一只胳膊让他自己走 , 这期间还可以配合口令 , 以调动宝宝的兴趣 。
6.依赖学步车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金星明教授认为 , 在学步车里走路时 , 宝宝不能体会独立行走的感觉 , 会出现身体重心不稳、两腿迈不开步等现象 , 因此导致行走延迟 。
专家支招:推荐用“学步带”固定住孩子的双肩和腰部 , 再由后面的父母用长带拉住 , 以帮助他们矫正步伐和重心 , 提防宝宝摔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