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与中华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那么你们知道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吗?下面是我精心为你们整理的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
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对于茶文化的起源问题,各家说法不一 。陆羽有关茶起源问题的这种说法虽然存在着争议,但其中一丝微
弱的信息却表明:在原始社会,人们在“茶”在长久的食用过程中注重的是它的某些治愈疾病的“药”用之性,而没有产生文化 。有学者认为把茶作为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的饮用真正有历史记载的应该从西汉算起 。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充分证明了西汉时茶叶市场的存在和饮茶风俗的形成 。《集古录》则提出茶文化起于魏晋,魏晋名仕以饮茶于山水来怡情养性,,形成了一种茶的名仕文化 。同时随着文人饮红茶的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
关于茶字的由来,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载,在史前期,“茶”是泛指各种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独立的“茶”字则是在发现了茶的药用价值及饮用价值之后才产生的 。
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茶类植物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药用功效 。然而,由药用汤剂发展为日常的饮料,还必须存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 。巴蜀地区深处内陆,地势低凹、山岭环绕,一直是疾病和瘟疫多发的地区 。正是这种特殊的地域自然条件决定了人们的饮食**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 。清·周蔼联《竺国游记》记载:“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 。”巴蜀人日常饮食偏辛辣,常饮茶,积**数千年,至今依然 。长期的服用导致茶的药用值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 。茶由药物转化为日常饮料,严格意义的“茶”便产生了,典型标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现 。但“茶”字则是伴随茶事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而出现的 。
对于茶文化的具体起源时间目前尚有待研究,但不可否认的是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极为悠久的 。
目前有历史记载的茶文化发展情况始于魏晋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已经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都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 。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 。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 。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 。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 。”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 。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们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
唐代是历史上比较兴旺的朝代,唐代茶文化的成与禅教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封氏闻见记》
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禅师,大兴禅教 。学禅师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茶圣陆羽及其同时代的一些文人,都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中国的茶艺由此产生 。陆羽的《茶经》系统总结了唐代及其前的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的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可说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 。以后又出现大量的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又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从当时比屋皆饮的民间茶俗至豪华隆重的皇室宫廷茶宴,以及文人的茶诗词与茶书画,都是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集中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