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排卵搏双胞胎风险很大

【促排卵搏双胞胎风险很大】
一些人用促排卵的方式来获得双胞胎 , 但医生认为风险很大 。
过度刺激卵巢可引发肾衰竭等严重反应
女性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精确调控下 , 每月出现排卵和月经现象 , 时机成熟还可实现“造人计划” 。在当今社会中 , 工作、考试、生活环境转换等不断产生心理压力 , 各种疾病也牵一发而动全身 , 均可扰乱女性这个精密的调节过程 , 造成排卵功能障碍 , 出现月经异常甚至闭经 , 结果就是不孕不育 。
由于排卵功能障碍所致不孕的治疗中 , 促排卵药物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不少苦盼孩子的妇女担心 , 这类药吃了可能罹患癌症、卵巢早衰 , 甚至暴病一命呜呼;另一方面 , 也有不少生育机能健全的人 , 希望通过促排卵药物生双胞胎 , 从而规避计生政策 。广州有妇产科专家指出 , 人们对促排卵药物的恐惧和滥用并存 , 当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
促排卵导致肿瘤风险有待评估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邓敏端介绍 , 医学上有一种“持续性排卵学说”认为 , 每排一次卵都会让卵巢表面产生一个伤口 , 机体对其进行修补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机会发生卵巢上皮性肿瘤 。促排卵药物会使卵巢排卵的数量多于正常时的每月一个 , 因此有可能使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另一方面 , 促排卵药物克罗米芬与治疗乳腺癌药物他莫昔芬类似 , 均为雌激素受体的拮抗剂 , 有可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
话虽如此 , 吃了促排卵药物会不会增加或减少得肿瘤的风险 , 还得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证实 。邓敏端称 , 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与促排卵药物的关系尚未有定论 , 循征医学证据不足 , 因此妇女不必过分担心 。值得注意的反倒是促排卵药物对下一代的影响——有研究发现 , 这些药物有可能增加胎儿罹患视网膜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的风险 。
促排卵致卵巢早衰或为巧合
卵巢早衰是妇女们的又一大担心——促排卵治疗以后 , 耗竭了卵巢的卵泡 , 40岁不到就闭经怎么办?邓敏端介绍 , 女性卵巢中与生俱来的卵泡数量有限 ,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 , 卵泡排没了就是卵巢衰竭 , 由卵泡产生的雌激素也会逐渐减少 , 女性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 。
目前医学界对卵巢早衰与促排卵药物的关系还存在争议 。邓敏端说 , 大多数专家认为促排卵药物不会耗竭卵巢中的卵泡 。卵泡的早期发育需要经历几个月经周期的时间 , 是分批被“募集”而启动发育的 , 从它们开始发育到排卵前状态大约需要85天 , 前70天不受促排卵药物的影响 , 其间发育的卵泡数量不断减少 。月经周期开始时 , 一组被募集的卵泡经历了70天的发育后 , 对促排卵药物产生反应并加速生长 , 最终有一个或数个成熟卵泡能顺利排卵 , 剩下的则走向凋亡 。因此 , 促排卵药物耗竭的充其量只是这一批次的卵泡 , 而不会影响到卵巢中未被“募集”和启动发育的卵泡 。少数妇女使用促排卵药物后出现了卵巢早衰 , 未必是药物的作用 , 因为卵巢早衰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