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三类问题,令早教事半功倍


掌握三类问题,令早教事半功倍

文章插图
度过了第一年忙忙碌碌的养育期,我们发现自己好像越来越跟不上孩子的成长脚步了,带给我们的挑战也与日俱增——
喜欢说 “不要”、“不行”,跟家长对着干,一点儿也不听话;
约好了去商场时只买一件玩具,结果还是看到喜欢的就赖着不走,哭闹;
家里买了不少书,但就是不爱看,只对玩具或电视感兴趣:
……
面对第一个问题,有没有想过你的批评教育不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激起更高一级的反抗?
面对第二个问题,有没有想过你的妥协只会令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
面对第三个问题,有没有想过你的做法永远只会让你的希望成为一厢情愿?
看到这里,是否有这样的感觉: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可能不经意间犯下了很多的错误,我们甚至会对随后的一连串提问感觉惊讶,原来这些看上去理所当然的做法居然会对孩子产生这样的影响!但我们并非教育专家,如何能够准确把握孩子在每一个年龄段的成长特点,如何预知孩子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掌握最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如何找到能够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利工具?
其实,事情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样复杂,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只需将其归为三种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类型的问题找到所对应的解决办法,就可以轻松踏上早教之路 。
第一类问题——不是问题的问题
一向听话的丁丁2岁后突然变成了“拧脾气”,最喜欢说“不要!” “不行!”,家长说东,他说西,什么都要和家长对着干,一点也不听大人话,让人又着急又生气 。
这类问题十分常见,家长最容易把它们当作孩子的缺点,要么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要么产生紧张或焦虑情绪:爱打人、抢玩具、认死理、怕生人、爱逞强??殊不知,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代表着孩子在某个年龄段某种能力发展的敏感期 。如果家长错过它,就会丧失这种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机,日后要想再弥补,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也不显著,严重的将永远无法弥补 。
就像问题中的丁丁,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敏感期,而自我意识的发展在2-5岁期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叛逆” 。如果家长把这种“叛逆”作为负面问题来对待,并且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态度,则不但不能够令孩子变得听话,反而会压抑了他的自我意识发展,影响其今后完整人格的建立 。
布奇专家总结:这类问题非但不是坏现象,反而是提醒家长: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处于最佳发展的敏感期,属于“不是问题的问题” 。我们要做的,只是尊重它,找到正确的方法对待它,使用恰当的工具解决它 。
第二类问题——的确是问题的问题
4岁的牛牛撒谎了 。明明是自己吃饼干弄脏一地,问起时却一口咬定不是自己做的 。
这类问题常出现于成长在专断型、纵容型或放任型家庭中的孩子身上:不爱看书、电视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难??你可知道,每一个问题,孩子都在期待着家长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待 。遗憾的是,更多的家长选择了讲大道理、甚至是训斥,放纵等消极手段,喜欢以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问题,无视孩子自身成长特点,往往事倍功半 。
这些不正确的方法只能使情况越来越糟,恶性循环,孩子们成了家长和亲友眼中的“问题儿童” 。就像问题中的牛牛,大部分家长会因为担心孩子的品质出问题而选择讲大道理,甚至是训斥或恐吓,其实,面对这类问题,树立一个正确的行为榜样才是最容易被孩子所接受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