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手工与造型欣赏基础 半手工壶的明显特征

汤婆壶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大宗日用紫砂壶项下颇为流行的器型 。一厂(宜兴紫砂工艺厂)建立之初 , 继承的是厂前时代的尚留存清末、民初的工、型特征及业务结构的合作社与陶器店的资产、资源 , 东南亚出口订单未断 , 汤婆壶一度是一厂的外销主力产品之一 , 它的外形结构带着较明显的老时代的特点并一直延续到1960年代中后期 , 厂壶体系下原始款汤婆壶的名称为高汤婆 。

半手工与造型欣赏基础 半手工壶的明显特征

文章插图
上、下两图所示汤婆壶 , 保守判断为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窑火特征之紫泥高汤婆 , 晚清、民国紫砂壶的型神韵与工艺特点 。壶盖借助模具成型 , 故为半手工壶 。仅作示例用 , 非本文主角
半手工与造型欣赏基础 半手工壶的明显特征

文章插图
不同于标准水平壶有较多样的变体 , 汤婆壶仅有高汤婆、汤婆和半边卵三个款型 。汤婆水平壶属于五行水平壶项下 , 非汤婆壶的变体 。


笔者拟于本篇所谈的汤婆壶 , 为1980年代一厂研究室产品 , 作者鲍利安现已有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加身 。此壶是他的早期作品 , 又具有一厂工艺典型特征 , 用它来解释一些现在紫砂壶爱好者关心却又不易寻找到答案的问题 , 倒是恰巧合适 。




半手工与全手工
半手工与造型欣赏基础 半手工壶的明显特征

文章插图
图中汤婆壶为一厂白标期产品 , 鲍利安制 , 容积为150毫升 , 非常规款 。此壶壶盖与身筒均为借助模具成形 , 属一厂制壶典型工艺 。按现在标准 , 此壶是半手工壶 。


从明嘉靖吴经提梁至今日商品壶 , 借助模具成型法与不使用任何模具的全手工制壶法 , 两种工艺一直以来是并存的 , 并轮流作为某一时期紫砂制壶工艺的主流 , 自明代至一厂官营时期并不存在半手工壶与全手工壶之概念 。按现下新商品壶玩家与壶商的观点 , 壶身各部必须皆为纯手工完成的才可以叫做全手工壶 。


名家做壶 , 若壶型是新创或者已构思妥当但未及实施的概念 , 壶身及各部位的形态、轮廓 , 须有线稿 , 之后是试做制壶工具及烧制泥料试片 。制壶的手工只是将泥料处理成毛坯的“工具” , 对于高手、名家而言这是制壶全部流程中最不显技艺扎实的环节 。


手工到位 , 脑中所想、眼中所见 , 于手中即可以实现 , 这是最易练习也最易有所成的 , 是基本功 , 宜兴不缺手工扎实的工匠 。


高手、名家不一定要有最硬的手上功夫 , 难练的是眼力 , 更难获得的是审美高度 , 这是虚的 , 也是最难学得的 , 但是一把好壶必定先于脑中、笔下诞生 。


有实力的无名陶手、有名气的工匠、制壶名家 , 都可以在手中完整无错地呈现他们自己设计的构思 , 甚至所针对的是型制相同的一把壶(如大亨、寿珍掇只、掇球 , 大亨、景舟仿鼓 , 子冶石瓢 , 几乎每个制壶者在他们学艺、工作生涯都会去做的东西) , 壶把回转、壶嘴的倾斜角度或线条转折、壶盖的膨胀程度 , 细微不同决定作品是否有神、韵以及格调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