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 孔融被收文言文阅读答案


孔融被收文言文翻译 孔融被收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章插图
世说新语精注精译
言语第二(2)
5.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④ 。融谓使者曰:“冀⑤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
【注释】
①孔融被收: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以“谤讪朝廷”等罪名,逮捕孔融,下狱弃市 。孔融:见言语第二第三篇 。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惊惶害怕 。
③琢钉戏:画地为界,琢钉其中,一种小孩玩的游戏 。
④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
⑤冀:希望 。
【翻译】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惶恐不安 。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人听了仍在玩琢钉戏,毫无害怕的神情 。孔融对差使说:“希望只加罪我个人,能不能保全两个孩子的性命?”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可曾见过覆巢之下,还有完卵吗?”不久,两个孩子也被抓了 。
6.颍川太守髡①陈仲弓② 。客有问元方③:“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 。”“足下家君④何如?”曰:“忠臣孝子也 。”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⑤如兰 。’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 。”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⑥,而不能答 。”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⑦,尹吉甫放孝子伯奇⑧,董仲舒放孝子符起 。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 。”客惭而退 。
【注释】
①髡(kū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
②陈仲弓:即陈寔,见德行第一第六篇 。
③元方:见德行第一第六篇 。
④家君:尊称别人的父亲 。
⑤臭(xiù):气味 。
⑥因伛(yù)为?:驼背的人假作恭敬之态 。
⑦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 。
⑧伯奇:周代重臣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 。
【翻译】
颍川太守对陈仲弓施了髡刑 。有人问元方:“太守这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明的人 。”又问:“您父亲怎么样?”陈纪说:“是个忠臣孝子 。”这人说:“《易经》上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那么,高明的人怎会惩罚忠臣孝子呢?”元方说:“您的话太荒谬啊!我不予回答 。”那人说:“您不过是把驼背当谦?,其实是不能回答 。”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 。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明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 。”那人羞愧地退走了 。
7.荀慈明①与汝南袁阆②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 。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③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④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 。公旦⑤《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⑥之义也 。《春秋》⑦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 。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注释】
①荀慈明:即荀爽(128—190),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 。汉献帝时,官至司空 。
②袁阆:见德行第一第三篇 。
③尤:责怪,归咎 。
④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 。祁奚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接班人的人选,他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 。后来解狐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 。此人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不问亲疏,不夹恩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