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教学反思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有用的耳朵教案


附教学反思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有用的耳朵教案

文章插图
小班健康活动有用的耳朵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耳朵的外形特点和构造,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健康活动课,快来看看有用的耳朵教案吧 。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耳朵的外形特点和构造 。
2.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
3.发展幼儿的听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
活动准备:
两个易拉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PPT准备,《不要随便掏耳朵》视频,日常小朋友生活照 。
活动过程:
一、 兴趣导入
1.出示只有出现各个动物耳朵的图片,让幼儿猜测动物名称 。
2.出示只漏耳朵的小朋友的图片让幼儿来猜测 。(出示各个动物形象和身边
小朋友的耳朵是为了立刻来突出这节课上课的重点 。)
二、了解耳朵的构造 。
1.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耳朵,为后面准确区分各部位做准备 。
2.结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图请幼儿看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多渠道参与法,让幼儿在观察后说,在看后了解在参与后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称 。(设计环节的意图可以不出现的教案中,一般说课时会用的比较多 。另外,把该环节要说的话都写出来,以便上课时语句表达可以更加准确到位)
三、了解耳朵的作用
1.了解耳朵美观的功能——选取小朋友的生活照,通过找不同方式让小朋友感受到有耳朵的重要性 。(采用比较体验法,让幼儿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 。
2.了解耳朵的听觉功能—— 选取了两段风格很迥异的音乐是为了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耳朵可以听到音乐是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的过程 。
3.了解耳朵不仅能听到声音还能分辨音色——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装有米粒和弹珠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 。(采用感知体验法让幼儿对本活动产生兴趣,增加趣味性 。)
(如何说,每个环节把要说的话都写进去)
四、看视频《不要随便掏耳朵》
1.看完视频,先提问,请幼儿来说说视频内容,提取幼儿已有的保护耳朵经
2.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能不能随便掏耳朵,如果要掏耳朵必须有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才可以 。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大,不能对着小朋友的耳朵大喊大叫,更不能用尖利的物体去掏耳朵,因为耳朵里的耳膜对我们很重要,如果把它弄破,就听不见声音了 。如果听见特别刺耳或是特别大的声音时要用手把耳朵捂住或者张大嘴巴,这样可以减少声音对耳膜的刺激 。
五、保护耳朵小窍门(对孩子要说的通俗易懂,下面的表达太成人了些)
1.按摩耳廓: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10余次,这样可以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经络、振奋脏腑 。然后,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10余次,可缓解上班族常见的颈、肩、腰、腿痛,以及头痛、头晕 。
2.上下提拉耳朵: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顶端10余次,此法对情绪急躁或身有病痛的人有镇静、止痛、退热、清脑的功效,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并摩擦耳垂10余次,可防治头晕、眼花、近视、耳鸣、痤疮、黄褐斑等症,是美容要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