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饮食养生之道( 八 )


以上是我某一天听讲座的摘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养生之道 。
——夏
6.中国人的饮食养生之道是什么?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 。的确,在人类面临的一切问题中,没有比饮食更为重要、更令人关注的了 。
从本质上说,人类对饮食美的追求是一种价值追求 。反过来说,对这种价值追求不同,也就导致不同饮食文化的出现 。中国传统饮食养生,就是一种由于独特的价值追求而产生的饮食文化现象 。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所追求的,并非只是口腹之乐,诸如对玉盘珍馐、色香味全的感官快感,而是更注重其实实在在的养生健身和延年益寿价值 。这种文化的内涵在于,通过饮食的调养来补益人体之精气神,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五行关系,使人体内部系统和器官功能协调平衡,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明代著名养生家高濂说过一段道尽饮食养生之旨的话:“饮食,活人之本也 。
是以一身之中,阴阳运用,五行相生,莫不由于饮食 。故饮食进则谷气充,谷气充则血气盛,血气盛则筋力强 。脾胃者,五脏之宗 。
四脏之气皆禀于脾,四时以胃气为本 。由饮食以资气,生气以益精,生精以养气 。气足以生神,神足以全身,相需以为用者也,入于日用养生,务尚淡薄,勿令生我者害我,俾五味得为五内贼,是得养生之道矣 。”(《遵生八笺》)
从历史渊源来看,饮食养生堪称所有养生方法中最古老的一种 。
“神龙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其避就 。”(《淮南子·修务训》)这表明古代先民在饮食上通过主观能动性来注意避害就利,这种意识和行为显然已经超越了动物的择食本能,并包含了人类饮食养生文化的基本内涵 。传说商代宰相伊尹曾著《汤液经》,以论饮食调配烹饪养生之道 。两周之时,饮食养生已经上升为一种以五行学说为构架的理论认识 。
作为中国古代养生学和医学理论思想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的《黄帝内经》,更将饮食文化置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总结并提出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谨和五味”与“食饮有节” 。先秦时期所奠定的饮食养生文化,在汉唐时期得到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
张仲景、孙思邈以及崔浩、刘休等人,愈发注意探究各种食物的养生遣疾价值,并特别讲究饮食卫生 。宋元时期,陈直、邹铉、忽思慧等人,比较强调食养食补食调之道 。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撰写了中国第一部饮食养生学和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选收历代朝野食养食疗之精粹,重视饮食避忌问题,实乃古代饮食养生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
明清时期,饮食养生更发展到了十分成熟的阶段,饮食养生名家迭出,如明代李梃、龚廷贤和清代的曹庭栋、顾仲则等 。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堪称世界饮食文化中的珠宝奇葩 。从价值取向来说,中国饮食养生文化惟养生利生为务的目标追求,是独特的 。从饮食文化结构看,食养与食疗,药养与药疗是相互依赖、关系密切的两个层次,而食与药在很多情况下又密不可分 。
一是食饮有方,二是食饮有节 。前者包括对饮食配伍、滋味、烹调等方面的方法要求和原则,是对食物要求而言;后者则是对进食方法和要求而言 。食饮有方,包括合理配伍、五味调和、烹调得法、食宜清淡等原则 。食饮有节,包括饮食有节制和节度,如因时以食、因时调节、饮食避忌、饮食所宜以及食后保养等 。
这些都是几千年来聪慧的中国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
wwW.3mama.Com文②章,不得自行转载,违者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