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
(一)骨产道 通常指真骨盆,是产道重要部分 。骨产道的大小、形状与关系密切 。
1.骨盆各平面径线 为便于了解分娩时胎先露部通过骨产道的过程,将骨盆分为三个假想平面 。
(1)骨盆入口平面: 有四条径线 。
①入口前后径 也称真结合径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前缘正中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 。该径线是胎先露部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
②入口横径 两髂耻线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cm 。
③入口斜径 左右各一 。左骶髂骨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距离为左斜径 。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为12.5cm 。
(2)中骨盆平面: 是骨盆腔内的最窄平面,有两条径线 。
①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连线间的距离 。平均值约为11.5cm 。
②中骨盆横径 也称坐骨棘间径 。在两坐骨棘之间的距离,平均值约10cm,是重要的径线 。
(3)骨盆出口平面: 有四条径线 。
由两个以坐骨结节间径为其共同底线的三角平面组成 。前三角的顶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边为耻骨的降支,后三角的顶为尾骨尖,两侧边为骶骨结节韧带 。
①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尾骨尖间距离为9.5cm,分娩时尾骨尖可向后移1.5~2cm,使前后径伸长至11~11.5cm 。
②出口横径 即坐骨结节间径,平均约9cm,是出口的重要径线 。
③前矢状径 由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距离 。平均长约6cm 。
④后失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距离 。平均值约为9cm 。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相加大于15cm时,一般大小胎儿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临床上单纯出口平面狭窄少见,多同时伴有骨盆中平面狭窄 。两侧耻骨降支在耻骨联合下方形成一接近直角结构,称耻骨弓 。
【决定分娩能否顺利的因素之产道篇】[1]
- 分娩期并发症之胎膜早破
- 分娩期并发症之产后出血
- 分娩期并发症之羊水栓塞
- 分娩期并发症之胎儿窘迫
- 分娩时刻会做些什么呢?
- 孕妇临近分娩的焦虑心理
- 分娩知识
- 产妇应如何配合接生
- 新式分娩方式大搜索
- 准妈妈入院分娩要知道的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