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引发对教育多元化的考虑


“孔融让梨”是千古美谈 , 不但广为流传 , 还被作为教育模本 , 然而思维多元化的现代 , 对于各种事物也有了更多 , 更全面的见解 。年幼的孩子看见自己喜爱的事物 , 第一思维方式就是占有 , 他若是勇敢说了“不” , 就要招致批评吗?
【孔融让梨引发对教育多元化的考虑】 童言无忌 , 成人为什么就容不下孩子的“不让”呢?这可以说是传统思想和主观思考的矛盾 , 对于成人来说 , 孔融让梨代表的是一种谦虚和分享 , 他们希望孩子能够从小有这种情操 , 如果孩子说了“不” , 在他们看来是危险的苗头 。但是早教专家认为:“孩子只不过是遵循了本心 , 孩子太小 , 价值观还没有成熟 , 也没有必须谦让的理由 , 只是根据了自己主观想法想要拥有 , 提出了一个异化性的答案 , 其实并没有错误 , 我们作为成人 , 也不应该习惯性批判 。
没有固定思维的干扰 , 这是孩子和成人最大的区别 , 若是把成人的主观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 久而久之 , 孩子会变得模式化 , 当教育不再有生机 , 只是变成了批量生产的工具 , 这是教育的悲哀 , 国之不幸 。
要想让孩子学会谦虚 , 首先就要让孩子看到谦虚和分享的力量 , 一个玩具自己玩没有意思 , 大家一起玩 , 反而显得更加有乐趣 , 这是分享的力量 , 家长不妨邀请那些有孩子的朋友来自己家中做客 , 也给孩子创造更丰富的生活环境 , 毕竟孩子的乐趣只有孩子懂 。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说“不”的权利 , 盲目的去接受不敢质疑 , 让精神成为了生活的附庸品 , 这并不是教育的意义 , 思维提倡多元化发展 , 我们提倡道德素质、真善美时 , 不是说做到表面即可 , 而是从心出发 , 才能体察他人细微的冷暖变化 , 送上真挚的关怀 。
总结:我们走的太快对于孩子也是一种负担 , 不但打击孩子主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 还会让孩子不敢打破空间的壁垒 。孩子认为“孔融不会让梨” , 这是他看待问题的角度 , 不要轻易扼杀孩子质疑精神 , 不要轻易判定孩子是错的 , 应该举事例讲道理 , 让孩子明白背后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