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偷走亲子时间


电子产品偷走亲子时间

文章插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机构,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课堂 。这些是任何电子产品都不能替代的 。

相关关键字:亲子关系
近日,一位老年读者打电话向采访人员反映,儿子、媳妇给3岁的孙子买了一部iPad,“里面有款游戏是在快速出现的物品中分辨哪个是水果、哪个是炸弹,孩子爸爸认为能锻炼小孩的手眼能力,但我和老伴都觉得不妥 。这几天孩子经常玩得忘了吃饭、睡觉,脾气也越来越坏 。”这位读者说 。
这位读者反映的情况在“80后”年轻父母中不是个案 。据最近长春红黄蓝高新亲子园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100个受访的家庭中,80%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其中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是孩子最熟悉的电子产品;超过50%的孩子家里有家用DV、iPad等较高档的电子产品;接近30%的受访家庭表示,家中孩子每天在电子产品上的娱乐时间累计超过5小时……
“电子产品‘偷’走了家庭教育的亲子时间 。”某幼儿园园长刘靖慧一语中的 。“一方面,小孩接触iPad这类电子产品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很多2岁不到的孩子就表现出对电视、手机、平板电脑的热衷 。另一方面,现在孩子自理能力在整体下降,因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家长包办代替的事越来越多,孩子动手的机会少了 。”刘园长本人是非常反对让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的 。她认为,年轻家长因为陪伴孩子的时间少而选择用电子产品作替代,给孩子消磨时间,实际上并没有帮助孩子学习到实践技能或锻炼动手能力 。
刘靖慧说,任何电子产品都不能替代父母与年幼孩子的亲子时间 。“有些家长跟我咨询,说小孩脾气大,家里谁都说不听;有的说孩子看到什么就要买,不给买就满地打滚 。究其原因,都是因为家长没有从小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刘靖慧说,教育包括养成教育、矫正教育、惩罚教育 。孩子潜能开发都有生理和心理的最佳期,错过了最佳期肯定就要事倍功半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养成教育没进行,矫正教育解决不得力,孩子稍大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就都出来了 。”
【电子产品偷走亲子时间】 刘靖慧认为,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越早越好 。2岁开始应该教孩子认识家,多进行亲子交流,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微笑的面孔、悦耳的语言、轻轻的触摸,都是宝宝健康成长的前提 。“当下‘隔代抚养’比较普遍,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之间要统一教育理念,不能爸爸这么爱、妈妈那么爱、奶奶爷爷又一种爱法,这样的滥爱把孩子搞混乱了 。”刘靖慧认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机构,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课堂 。这些是任何电子产品都不能替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