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至处暑,天气以湿气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 。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 。秋分之后,由于雨水渐少,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 。此季容易耗损津液,发生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 。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泥鳅、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梨、红枣、莲子等清补柔润之品 。
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和”字,包括对精神意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的调摄 。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与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因此秋季养生应注重一个“和”字,包括对精神意志、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的调摄 。此外,秋季要注意顺应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中医医书记载,“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 。
”建议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不同的粥食用,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肺防燥,菊花粥明目养神,山楂粥化痰消食,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冬季】寒气袭人 敛阴护阳活气血 重在补肾从立冬开始,经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是冬季 。冬季 “寒”, 寒气袭人,是气候变化的特点 。
人体新陈代谢变缓,虽说可以保存体力,但也降低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此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 。中医认为,“冬者,天地闭藏”,即是说冬季万物闭藏,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种动植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 。因此,冬季养生应注重敛阴护阳:尽量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坚持适当锻炼,但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锻炼后要及时擦干汗液;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极易通过人体背部侵入而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尤其应注意避寒就暖 。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进补要顺应自然,注意养阳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提高机体的耐寒力 。狗肉、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此外每天晨起服人参酒一小杯,可防风、御寒、活血 。将牛肉切小块,加黄酒、葱、姜用砂锅炖烂,食肉喝汤,可益气止渴、滋养脾胃 。
6.四季如何进行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副教授做客说,四季养生指导人们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合理起居饮食,科学调整脏腑器官,寻求阴阳平衡,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养生箴言
1、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 。
2、名过伤肺,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睡过伤心 。
3、肺病者宜逃名,肾病者宜戒色,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节食,心病者宜减睡 。
4、减食以助药,增睡以节耗 。舒以养体,缓以却劳 。
5、无病时以劳动养阳,有病时以安静养阳 。动能生阳,亦能散阳 。静能伤阳,亦能敛阳 。
6、病有百药不痊者,当静室问心,知因达果,可以无惑 。治法宜在忏悔中求之,体力不足,辅以心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经云:
致心一处,无事不办 。治病亦如是 。
7、子曰: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言少年人也 。少男在卦为艮,阳气在外,阴体未成,最忌阴气感召 。是以遇少女则为损,遇长女则为蛊,遇老女则为剥,皆阳损阴伤之象也 。当以师友之道导之,使进于学,则遇中男为(开)蒙,遇长男为颐(养),遇老男为大畜(存),皆阳生阴长之象也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 四季养生大论
- 山东四季养生
- 四季养生对应时间
- 养生小常识100条
- 心理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 婴儿贫血怎是什么原因 婴幼儿贫血与喂养不合理
- 五个月的宝宝能吃什么 五个月宝宝的饮食与营养
- 六个月的宝宝能吃什么好 六个月宝宝的饮食与营养
- 成人叶酸片的作用与功效
- 燕窝的吃法与禁忌 燕窝的吃法以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