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奶是个技术活,爹妈别随意


冲奶是个技术活,爹妈别随意

文章插图
生儿育女非易事,一个小小的奶粉冲调看似简单,但其实冲调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奶液的质量,可见冲奶是个技术活 。
就拿第二季《爸爸去哪儿》来说,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要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宝宝,且还要给宝宝喂奶 。大概在家里自己喝奶都要爸爸妈妈帮忙,此时要自己动手,结果会怎样呢?
看着萌娃们的冲奶动作,小编很是纠结:哎呀,奶粉洒出来;那么少的水怎么放那么多的奶粉呢?孩子,奶粉勺刮一刮……
不过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并不是奶放了多少,水该放多少 。而是应该先放奶,还是先放水的问题 。贝儿是先放水,然后放奶粉;而杨阳洋则是先放奶粉,再倒水,然后用勺子搅拌 。虽然最后小宝宝们都有奶喝了,可是这两个娃的方式,哪个才对呢?冲调奶粉时,是先放奶粉后放水,还是先放水后放奶粉,还是随个人喜欢,爱怎么冲就怎么冲呢?
方式不一样,奶液浓度也有差
冲调奶粉的时候,想来亲们都会关注奶瓶上的刻度线,冲得太多了,宝宝喝不完浪费了;冲得少了,又会饿着宝宝 。可是,却很少人会注意到水量的变化 。要知道,如果水多了,奶液太稀,宝宝摄入的营养不够;水少了,奶液又会太浓,容易影响肠胃消化 。而不同的冲奶粉方式,也会影响奶液的浓度 。
根据奶粉罐上的哺喂指示,如果1勺奶粉需要加入60毫升的温开水,先奶粉后开水,如果加入的开水仍然是到奶瓶刻度的60毫升,那么小伙伴们可要注意了!奶粉是粉状固体,倒入奶瓶中会占据奶瓶的容积,此时加入开水到规定的刻度并不准确,容易导致奶液过浓 。
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水倒入的时候,奶粉就开始溶解了,想来关系不大 。当然如果一次两次,或许不会影响,可是长久以往,宝宝喝着浓度较高的奶液,这或多或少会影响肠道消化吸收 。
那么怎么才能保证奶粉浓度符合要求呢?如果你就是喜欢先奶粉后倒水,那么要注意水量,必须比要求的水量更多一些,如需60毫升的水,你倒入开水时的刻度需在65毫升或以上 。如果你是先开水后奶粉,那么只需按照正常步骤即可,倒入60毫升的水,然后加入奶粉,轻轻晃动奶瓶,让奶粉充分溶解即可 。
别不信,冲奶方式会影响奶粉溶解
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喝奶粉,为什么呢?因为冲好的奶粉有结块,喝起来真心不爽快 。为何奶粉冲调会出现结块、溶解不充分的问题呢?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冲调奶粉的方式(新手爸妈们,也要注意咯~) 。
一般来说,影响奶粉是否充分溶解的因素有以下几个因素:温度、溶质(奶粉)本身的性质、溶剂(水)的性质、溶质与溶剂的接触表面积 。
在温度、溶质与溶剂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影响溶解情况的也就剩下接触面 。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与溶剂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质越容易被溶解 。也就是说,同样的奶粉,同样的温开水,奶粉与水的接触面积越大,奶粉也就越容易被溶解 。
好,知道这个道理的我们,继续回到冲奶方式上来 。
小时候咱爹妈冲奶(不仅仅是冲奶)都是先放奶粉,后注入热水 。当热水倾倒而入时,与奶粉的接触面积仅仅是那么一个点,最先溶解的便是与水接触的那一小片的奶粉,继而以落点为中心,水慢慢向四周扩散,溶解周围的奶粉 。
【冲奶是个技术活,爹妈别随意】 由此,奶粉不仅溶解速度慢且会出现溶解不均匀,继而出现结块的问题 。而先注入温水,后倒入奶粉则不然 。奶粉与水的接触面积大,溶解的速度快,便不容易出现结团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