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活动我的区域我做主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活动我的区域我做主教案反思

文章插图
大班社会活动我的区域我做主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思等内容,乐意与同伴共同商量班级活动区域的调整方案,并形成统一意见,共同制定活动区域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的区域我做主教案吧 。
活动背景:
自选活动前,孩子们在给活动区做准备和整理材料时,我发现几个孩子在一起相互交流:“哎,没意思,怎么还是这些区域?”“是啊,我都不高兴玩了 。”“要是有个跳舞板就好了 。”孩子们的声音并不响 。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看着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话语,我若有所思 。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对某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看法 。
可他们又不愿或不敢表达出来 。既然家长对活动区有看法,为何不把区域的内容和设置交给他们去做主?说不定会有大收获 。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共同商量班级活动区域的调整方案,并形成统一意见 。
2.共同制定活动区域的规则,并在活动中遵守 。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
活动准备:
1.区域设置调查表
2.32开白纸若干、水彩笔、剪刀
3.彩色卡纸若干
活动过程:
1.谈话
师:开学了,小朋友又回到幼儿园,一起学习和生活了 。我们的六个活动又要开放了,这学期我们可以设置哪些区域?这些区域可以安排在活动室的什么地方比较合适呢?你觉得哪些区域可以保留?哪些区域可以调整?大家吧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 。
2.调查记录
(1)师出示调查表,将幼儿所喜欢的区域名称及地点逐一记录在表格内,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不同的意见 。
(2)师:大家说出了这么多自己喜欢的区域,可我们的活动室不是很大,我们安排不了这么多区域怎样?这也要听听大家的意见 。
老师一个一个地报出区域名称,你同意的话就举手表示 。师边说出区域名称边记录幼儿举手人数,并逐一登记 。
(3)师:怎么知道哪六个区域是小朋友最想设置的区域呢?
师边指表格中数字边启发幼儿从数字最多的依次往下找,师在备注栏中打勾 。
3.交流讨论结果,老师补充并完善,全班统一意见 。
4.共同讨论活动区规则
师:活动区需要规则吗?活动区有哪些规则?我们可以用什么标记来提醒大家呢?
5.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制定规则 。
(1)共同为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制定规则 。
(2)喜欢同一区域的孩子围坐在一起 。
(3)幼儿分组讨论、分工绘画 。
师:你想给这个活动区制定什么规则?想一想怎么画让人一看就明白它表示的意思呢?
幼儿分工,把制定好的活动区规则用水彩笔画下来,然后剪下来 。
6.交流、反馈
(1)小组里介绍讲自己画的是什么规则?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这些规则合适不合适?
(2),每组请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所在区域及制定的规则 。
(3)教师小结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一起将制作好的“规则”图片贴在彩色卡纸上,并布置在相应活动区域的墙上 。鼓励幼儿共同交流,共同遵守 。
活动反思:
活动区域的设置引发了孩子们的许多不同意见,这是笔者在组织活动前时没有想到的 。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使集体活动气氛很是活跃,师幼关系很是融洽 。关于活动区域的取舍问题孩子们都想保留自己喜欢的项目,争论得比较激烈,因而在制定规则时有点急促 。孩子们的表现让我深深体会到,活动区域的设置,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 。